以重慶市巫山中學爲例——“大思政課”如何踐行立德樹人

(原標題:以重慶市巫山中學爲例——“大思政課”如何踐行立德樹人)

思政課的本質就是講道理,讓學生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講清楚講透徹“道”和“理”,真正明白“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較之於傳統思政課,“大思政課”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跨越式提升育人能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實踐運用中應釐清“一字之差”,從“大”處着手發力,擁抱“大時代”、展現“大格局”、融入“大社會”、講述“大道理”,更好地爲黨育人、爲國育才。

擁抱“大時代”。青年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乘風破浪、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在緊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奮鬥目標牽引下,圓滿地回答了不同時期的“時代之問”,解答了不同時期的重大“時代課題”。黨的二十大科學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當代青年人生奮鬥的“黃金期”與之高度契合,施展才乾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全面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就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自覺融入億萬人民團結奮鬥的時代洪流中,堅定青春理想、找準青春賽道、展現青春風采。

展現“大格局”。青少年正處於拔節生長期,逐步形成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個階段將爲未來埋下“伏筆”。站在一樓,目光所及盡是雞毛蒜皮、細枝末節;站在一百樓,目光所及則是萬里長空、山河壯麗。有格局的,在乎的、關注的、思考的是百年變局、發展全局,是大勢、大事,而不是一城一池、一時一事。有格局的,敢想敢幹、敢闖敢試,而不是安於現狀、甘於平淡,給自己設置“上限”,時刻關注着頭頂的“天花板”。有格局的,遇事不慌、處變不驚,經得起疾風驟雨、驚濤駭浪,而不是遇到困難就止步不前,遇到挫折就垂頭喪氣,遇到選擇就搖擺不定。全面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就要培養青少年的“大局觀”,引導青少年站得更高一點、看得更遠一點、想得更深一點,涵養大志、大愛、大德、大智,辯證科學地看待中國與世界、當前與長遠、小我與大我、得與失、名與利,這樣才能成長爲“參天大樹”,培養出劃時代的、世界級的大師、大家、大賢。

融入“大社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全面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就要走出“象牙塔”,感受“煙火氣”,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雙向聯動、攜手育人。例如,重慶市巫山中學探索推行“行走的思政課”,實行學生“走讀”、老師“伴讀”,將大思政的“書本本”,演繹到生活場景中,內化到“心窩窩”。他們走進李季達陳列館、渣滓洞、白公館,拜訪老軍人、老黨員、老幹部,讓歷史更生動、更立體。他們走進天坑下莊、大埡菜園、曲尺果園,住農家、幹農活、敘農事,更能體會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戰略安排。他們走進巫峽之巔、長江之畔,開展物種辨識、水土監測、資源調查,爭當“林小青”“潔小青”“河小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更深入人心。以思政大課全面育人,巫山中學收穫滿滿,涌現出大量優秀學生,“行走的思政課”被寫入巫山縣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市內外多所學校紛紛借鑑。

講述“大道理”。加強對青年的政治鍛造和政治引領,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青年,事關黨的事業後繼有人、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理不辯不明。思政課的本質就是講道理,讓學生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講清楚講透徹“道”和“理”,真正明白“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從內心深處厚植對黨的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作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思政育人要講的“大道理”。全面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就要致力於增強青少年理論自信,帶領青少年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學習領會其科學體系、核心要義、實踐要求,把握其中蘊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

(作者系中共巫山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