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的同性愛情正在摧毀中國的生育率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hi,我是寫作的夜雨!

我們的出生率逐年下降,年輕人的結婚率也越來越低,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需要伴侶,甚至裡面有相當數量的“同性伴侶”。

同性愛情在年輕的Z世代裡並不罕見。據2020年國際同性戀委員會的統計,中國的同性戀人數已達到7000萬,其中男性同性戀者約4500萬,女性約2500萬,佔總人口比例至少爲5%,且比例逐年上升。

我們提倡自由的愛情,不分國界、跨越階層和年齡,

但是當愛情也開始跨越性別的時候,當下的社會又該如何自處?

1、社會對同性戀愛的寬容度越來越高

“同性愛情”其實一直都存在於中國社會,古有“龍陽之好”、“斷袖之癖”都是形容同性戀情的。

最早的同性戀現象記載在古書《尚書》當中,具體在《尚書周書》的第四篇文章《伊訓》中,已經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了。

但是,由於之前的中國社會風氣比較保守,哪怕有同性戀愛的存在,但是大部分人迫於社會和父母的壓力,還是會選擇妥協結婚生子。因此,也催生了很多“同妻”。

隨着社會風氣越來越寬容,同性戀不再是見不得光的戀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敢於向身邊的長輩朋友出櫃。

於是,大家就會發現一夕之間,似乎同性戀數量變得特別多了。而且因爲社會的寬容度,當下的同性戀癖好者也不再需要妥協結婚生子,所以不婚不育的人羣也就逐漸龐大起來。

但是,隨之而來的出生率暴跌,結婚率雪崩,也是擺在中國社會面前刻不容緩的難題。

2、同性書籍和文化開始在青少年中傳播

由於社會對於同性戀情的容忍度逐漸提升,隨之而來的就是同性文化的泛濫和傳播。

各種書店影視裡都不乏同性題材的內容,隨處可見的租書屋裡充斥着同性戀情的書籍。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過早地接觸到了同性題材的書籍和文化,在本沒有形成的婚戀價值觀裡埋下了同性的種子。

有部分青少年也正是因爲接觸了這些同性的文化和圈子,進而變成同性戀的。於是乎,後天的同性戀羣體也越來越龐大了。

剛剛還聽親戚提到,老家一所著名的老牌高中最近剛剛發生了同性戀的醜聞,很多家長現在都聞風色變,不再擠破頭想把孩子送進去。

文明社會是鼓勵多元文化的存在,但是同性的文化和書籍過早地在青少年中傳播,是否不利於他們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呢?

3、高離婚率也會催生更多同性戀

隨着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人與人的發展際遇發生天差地別的變化,隨之離婚率也越來越高。

據不完全統計,離婚家庭也更容易養出同性癖好的孩子。因爲家庭里長期缺席父愛或者母愛,會讓孩子對另一方產生怨恨或者疏離,嚴重者會導致性別對立。

從小埋下討厭異性的根源,長大後就會逐漸向同性的世界靠攏。

所以,哪怕是離婚時夫妻早已反目成仇,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抹黑另一半,尤其是不要進而否定整個異性羣體。

否則說者也許無心,只是出於泄憤,聽者卻是足以影響終身的擇偶觀和婚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