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何以成爲中國的靠山?

何謂陰山?陰山不僅是我國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的分界線,也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更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分界線。

從地理氣候的角度來看,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陰山山脈,爲河套地區阻擋了南下的寒流,同時山脈另一邊充足的降水以及水草肥美的河套平原,也爲南側中原地區的人們提供了一個不用看天吃飯、逐草而居的絕佳棲息地。

△敕勒川,陰山下

然而從歷史角度來看,陰山可遠不止提供一片休養生息之地的作用。

對於漢族而言,陰山毫無疑問是守住中原文明的重要地理依仗,在守疆衛土上發揮着無可取代的作用。

實際上的陰山山脈北側地區,是大片的荒漠草原、戈壁風貌,不僅降水量稀少,而且資源匱乏,在歷史上,先後有葷粥、土方、鬼方、林胡、婁煩、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党項、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遊牧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遊獵駐牧。

度過了陰山,就意味着他們能夠擁有陰山南面肥沃的土地、豐茂的水源,再也不用過朝不保夕的遊牧生活,從此以後可以穩定地繁衍子孫後代、延續自己的文明。

無論陰山以北的勢力是匈奴還是突厥,他們始終沒有變過的原則就是,將陰山視爲不管付出多少代價都必須爭取的生命線。

因而,橫亙東西的陰山不僅是中原地區人民的生存屏障,更是中原文明的延續屏障。倘若失去了陰山的天然屏障,遊牧民族的馬蹄將直逼中原腹地,滅國換代、改寫歷史,絕不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所以自春秋戰國以來,中原民族和少數民族圍繞着陰山展開的激烈爭奪,就從未停止過。

司馬遷《史記》有載,“趙武靈王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讓陰山這個名字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

戰國時期趙國的長城,正是沿着陰山山脈而建的。趙國設下的代郡、雁門郡就是阻擊北方匈奴南下的第一線,也就是現在的大同盆地。

△陰山下,戰國趙北長城遺址

諸侯國亂戰時期,北方邊防減弱,匈奴抓住機會越過陰山、一舉南下,不僅控制了趙武靈王修築的長城,更直接搶佔了河套地區,大肆進犯中原。

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蒙恬率大軍北擊匈奴,才重新收復河套平原。秦朝不僅繼承了趙國的長城,更重修了長城,將燕、趙、秦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利用地形和天險,成功將匈奴攔在塞外。

蒙恬更是駐守上郡十餘年,不僅有力壓制了匈奴南下入侵的念頭,更是直接將匈奴趕回了陰山以北的地區,不敢再犯。

在我國的汽車市場中,無數企業一直苦於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陰山”。甚至由於缺乏天然屏障,加之技術卡脖,合資車憑藉技術之利,馳騁國內,獨霸一方,以至於國內汽車市場長期以來都屬於合資車的天下。

近半個世紀以來,無數人發出殷切期待,究竟何時我們才能夠真正擺脫技術卡脖,奪回屬於國產車的市場,讓中國品牌憑藉過硬的技術建立屬於自己的“陰山”屏障,將合資車拒之門外。

而比亞迪想要建立的,就是一座這樣的“陰山”。

不僅僅是爲中原文明擋住北方寒流、外敵入侵的陰山,更是揚我國產威名、以技術屏障堂堂正正將合資車攔在關口之外的“陰山”。

是英雄就來陰山試試手段,這句話用來形容陰山再合適不過了。

自秦以後,漢朝、唐朝對陰山的重視有增無減。

從秦漢與匈奴,再到隋唐與突厥,無數青史留名的帝王和名將都在陰山留下過輝煌的戰績。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曾勒兵十八萬騎,來到位於陰山以南的單于臺,親自登臺閱兵耀武,更拔劍挑釁匈奴,“單于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劉徹登的這個單于臺,正是匈奴單于在興兵侵犯大漢前,專門用來閱兵、鼓舞士氣的地方。

不僅如此,漢朝多位名將都在陰山用血震懾了一代又一代匈奴。如《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載的“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又如衛青在元光六年直搗龍城,獲首虜700餘級,大勝而歸。

公元607年,隋煬帝也曾帶領人馬,登上陰山輝騰樑,視察軍隊防務。

及至唐朝,唐太宗更是先後派出手下大將李靖、李勣,領重兵駐守陰山。

不僅如此,唐朝還在陰山留下了歷史上與突厥發生的最爲關鍵的一場戰役,陰山之戰。

公元630年,李靖帶領一萬精兵夜襲陰山東突厥駐地,此次一舉消滅突厥大軍數萬人,俘虜十餘萬人,獲得牲畜數十萬。

也是在這一次戰役中,唐朝徹底擊敗了東突厥汗國,東突厥頡利可汗也被俘虜,東突厥從此滅亡。

此次雪夜夜襲陰山一戰,不僅徹底平定了自陰山至戈壁、沙漠一帶的局勢,還中原地區一個飛速發展的太平盛世,更借天險屏障和人力之勇再度將外來者拒於陰山之北,爲中原文明的存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唐之於東突厥,正如比亞迪之於合資車。

過去四十年來,我國的汽車市場一直被合資經營的外來品牌所主導着,直到比亞迪的崛起,以強勁實力顛覆合資時代,不斷突破市場份額,不斷刷新中國汽車裡程碑時刻,提升了中國製造汽車品牌的市場佔有率。

2015年,比亞迪唐問世,以開創性的“542科技”加持,零百加速4.9s,成爲中國品牌加速最快的量產車,重塑性能標杆。

2023年8月9日,比亞迪迎來了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成爲首個達成這一里程碑的中國品牌。

比亞迪作爲中國品牌行業領導者,不僅以強勁的實力衝破了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長達半個世紀的壟斷,奪得中國市場銷量第一,打贏了一場屬於中國汽車品牌自己的“陰山之戰”;

作爲國產之光,比亞迪更是帶領一衆國產品牌走出國門衝向世界,2023年一季度,中國正式超越日本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比亞迪唐車型,以新能源汽車領導者之姿,風馳電掣,篤定前行,敢爲天下先,一路智領,“不教胡馬度陰山”。

現如今,和平與發展雖是世界潮流,但國際局勢衝突加劇,地區衝突、貿易戰爭、技術封鎖、實體制裁等動盪變革仍然時有發生。唯有自身技術過硬,才能抵禦外部勢力的技術卡脖限制與市場份額入侵。

一直以來,比亞迪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爲驅動,打造世界級的中國汽車品牌,才取得了如今的市場地位。

在汽車研發的道路上,比亞迪始終堅持“技術爲王,創新爲本”的發展理念。

一個冷知識,比亞迪擁有超過2萬名研發人員,光是2023年,已經有超過3.18萬名應屆畢業生進入比亞迪,其中研發人員佔比80.8%。

不僅如此,比亞迪每年都會投入營收的5%來用於研發,申請的專利超過了2萬餘項,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車核心技術方面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並且還在不斷地推出創新產品和技術,譬如鐵鋰電池、雙模技術、DM-i超級混動技術、“542”高性能戰略、“7+4”全場景解決方案、“DiLink”智能網聯繫統等。

這些高佔比的研發投入和核心技術產出,爲比亞迪對抗合資車、超越合資車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自品牌創立以來,“技術創新”始終是比亞迪的重要保障和核心驅動力。譬如唐家族全擎高價值系列,打造出EV純電、DM-p王者混動、DM-i超級混動三“擎”並驅的產品矩陣。

△穿梭千年古韻,馳騁現代建築,唐家族盡顯新能源強者風範

2015年,第一代比亞迪唐橫空出世之後,僅花了一年時間,就成爲了2016年國內市場上銷售最高的充電式電動汽車,更並列爲全球第三高銷量的充電式電動汽車。

在此後的8年裡,比亞迪唐更是以高性價比和技術領先的優勢,如孤膽英雄般單槍匹馬地殺入了合資車的腹地。

從落後到領先,從追上到超越,比亞迪唐不僅完全突破了合資車技術的天花板,更建立了以自身技術爲核心的硬性技術屏障,在領先的基礎之上,不斷擴大自身的產品優勢,將合資車遠遠甩在了身後。

如今,比亞迪唐家族仍未止步於打敗合資車、拿下國內市佔第一的成就,而是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探索更多領域的突破和應用,以更過硬的技術、更前沿的探索、更貼合的設計,走出國門、衝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