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給自家大樓“貼膜”,騰訊今天上了熱搜

騰訊深圳總部濱海大廈的外牆,今天傍晚上了回熱搜。

起因是這兩天(10月14日是2023年世界候鳥日),騰訊請了幾位師傅,一噴二貼三刮平,給大樓的外牆貼上了一層特殊的“膜”。

走近看,你就會發現上面佈滿排列整齊的白色波點。這可不是裝飾品,而是爲了讓小鳥能夠看清楚玻璃,不會撞上去受傷甚至是死亡。

這一舉動,引來網友齊刷刷點贊:“暖心一貼!希望這種形式可以全國推廣或者高樓玻璃幕牆在最初設計中就考慮到‘適鳥化’”“這是來自企鵝對鳥兒的關愛”……

事實上,爲了保護這些可愛的小精靈,打造鳥類友好型建築正在杭州、上海、成都等城市進行嘗試。

據騰訊官方微信公衆號透露,幾個月前,由騰訊員工自發組建的防鳥撞項目組,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騰訊辦公大廈,開展爲期一個月的鳥撞調研。

巡查過程中,一位名叫yulan的員工,和保潔阿姨在濱海大廈樓外的玻璃幕牆下,短時間內發現了5次共有6只小鳥(麻雀和斑文鳥)在相同位置不幸死亡。它們,全部死於鳥撞。

鳥撞,是指鳥類因玻璃透明或反光的特性而無法辨認,進而撞擊建築或建築上玻璃的現象。在相關研究起步較早的北美,它已被認爲是第二大威脅鳥類生存的人爲因素,僅次於流浪貓捕食。

2014年的史密森學會報告稱,在美國,每年有3.65億-9.88億隻小鳥因撞上建築而死亡,佔當地每年鳥類總數的5%-10%。

就在10月4日,近千隻小鳥撞上芝加哥麥考密克展覽中心的窗戶後死亡,畫面觸目驚心。芝加哥麥考密克展覽中心爲北美最大的會展中心,它的建築外牆大部分被玻璃覆蓋。近期,剛好是一些鳥類秋季遷徙的日子。

據央視新聞報道,目前全球已知的候鳥遷徙路線共有9條,其中3條經過中國——東非-西亞、中亞、東亞-澳大利西亞,幾乎覆蓋整個中國版圖。也因此,遷徙季的鳥撞事件在國內也時有發生。

崑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李彬彬曾深度參與鳥撞研究項目,也是全國防鳥撞行動網絡發起人之一。根據《全國防鳥撞行動網絡2023年度報告》顯示,在2022年秋季與2023年春季的系統性調查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分別發現120起與70起鳥撞事件,共覆蓋全國範圍內的1041棟建築。

李彬彬曾對鳥撞發生的主要原因進行過解釋:

1. 夜間遷徙的鳥類會被城市燈光所吸引,飛向光源,撞上看不見的玻璃。

2. 建築物大面積使用玻璃幕牆,透明的特性會造成可穿越的假象,鳥類無法識別玻璃障礙物導致撞擊死亡。此外,玻璃會反射出周邊的天空和植被,鳥類誤認爲是自然景象,繼續飛行導致撞擊。

3. 天氣原因也可能導致鳥類更容易進入城市:晴朗和極端惡劣的天氣更容易發生鳥撞。

那麼,如何避免發生此類鳥撞事件?

李彬彬認爲,建築在設計建設之初,就可以減少大面積玻璃的使用;如果必須要用玻璃,可以選擇蝕刻玻璃或彩釉玻璃等低反射率的,以防給鳥類造成可穿過的錯覺。至於部分既有建築,可以進行改造,在玻璃上粘貼帶有波點、紋路或者不規則圖案的貼紙、貼膜。

圖片來源:全國防鳥撞行動網絡

爲了讓小鳥更容易看見玻璃,不少企業、學校、城市已經開始行動。

此次騰訊深圳總部濱海大廈所做的,就是讓大樓的玻璃變得更“友好”:在玻璃窗戶上貼了間距不大於5cm×5cm的波點圖案貼紙。

圖案之間的距離小於5cm,是爲了讓鳥類認爲它們展開翅膀也飛不過這些“障礙物”;而圖案以白色爲宜,是因爲玻璃映出的天空、植被都是深色的,白色可形成較大反差。

除了貼膜,在玻璃上畫畫也可以減少鳥撞。

杭州雲谷學校的學生們,曾在校園裡觀察到鳥撞現象。學校便組織學生探索各種改造方案。起初是用丙烯馬克筆勾勒細線條的圖案,但仍有灰胸竹雞、紅脅藍尾鴝誤撞。幾番嘗試,最後大家發現丙烯馬克筆繪製大色塊的效果相對最佳。據云谷的小學科學老師透露,學校的5棟樓中,目前已有3棟進行了改造,基本每個樓層有不同的改造措施。

而在成都,一座安裝有透明玻璃護欄的天橋,如今也貼了漸變色薄膜,並且使用一些飛禽剪影的圖案。這座天橋剛開通時,多隻小鳥曾撞擊而亡,在網上引發熱議。

視頻截圖

爲了呼籲更多企業響應防鳥撞行動,騰訊也在今天表示,已在“觀鳥君”小程序上傳防鳥撞設計工具包,包括防鳥撞設計圖紙、參數以及製作流程,供其他有需要的企業或機構單位免費下載使用。

小程序還設置有“鳥撞科普及上報專題”,如果大家遇到疑似鳥類受傷的情況,可快速學習施救方法或聯繫施救團隊,也可上報相關情況,便於全國防鳥撞行動網絡進行鳥撞數據的追蹤和彙總分析。而企業也可以通過“生命觀察”小程序新建“鳥撞調查”項目,進行所在大樓的鳥撞記錄,更有針對性地開展適鳥化改造。

文 | 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