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員學英文 顧立雄:這筆錢可以報帳

銀行員工英文,可以「報帳」。爲推動銀行雙語服務金管會主委顧立雄1日表示,已允許銀行動用2016年到2018年以稅後獲利提列0.5~1%的特別盈餘公積,當初是要用在因應Fintech(金融科技)的協助員工轉型部分,也可以拿來讓員工上英語課,提升英文能力

政府在2030年要打造臺灣成爲雙語國家,因此金管會也推動由銀行分行服務雙語化開始,顧立雄表示,日前總經理聯繫會議上,已有16家銀行表達意願,主要會先在臺北市選一家分行試辦雙語服務,之後第二階段纔會推展到北、中、南各設一家雙語分行。

立委蔡易餘1日在財委會質詢時即建議金管會,應訂出一天爲銀行英語日,所有客戶那天到分行,都要用英文對話,提升分行及臺灣民衆的英文能力。

但顧立雄迴應,雙語分行是外國人來臺灣時,如果完全不會說中文,也能靠說英文取得金融服務,如果是阿公阿媽上分行,「行員要能跟他們講臺語,不是也跟阿公阿媽講英文!」

針對立委建議要創造全民說英文的環境,顧立雄也表示,爲了提升企業員工的外語能力,很多上市公司內部都推英語化,確實往來都要用英文,如臺積電即要求員工寄發email(電子郵件)上都要用英文。

金管會則是要從銀行的雙語服務着手,外國人若走進分行一句中文都不會,也能用英文得到服務,會推出相關評比,加強銀行的英文雞服務,同時銀行若要培訓員工提升聽說英文的能力,也可以用金管會過去要求2016到2018年,以稅後獲利0.5~1%提存的特別盈餘公積來支應。

顧立雄說的公積金是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時期要求,當初是要用來因應Fintech,銀行分行可能減少,必須協助銀行行員轉型,避免失業,三年約提存了40億~50億元,未來這筆錢各銀行也可用來加強行員英文能力,無論是補助上課或銀行自己開課,都可用這筆基金報銷,鼓勵銀行行員提升一定的英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