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菜”鍋包肉
聞有醋酸,吃着香甜,外酥裡嫩,略帶點鹹,咬下去“咔嚓”作響,美味帶來的幸福感瞬間蔓延全身……對東北人來說,鍋包肉從來就不是一道普通菜,而是鐫刻在味蕾上的深刻記憶。
隆冬時節,吉林省吉林市又到了“滑粉雪、賞霧凇、嘗鍋包肉”的時候。半年前,吉林市舉辦的一場“世界鍋包肉大賽”,試圖把這一特色美食打造成城市文化符號。
由此,鍋包肉開啓了“撬動東北旅遊城市流量的旅程”。出圈的鍋包肉,給吉林市帶來了“真金白銀”。據統計,賽後半個月,全市1.1萬家中餐館,推出“鍋包肉+餃子”“鍋包肉+冷麪”等鍋包肉套餐組合30餘種,累計銷售鍋包肉201.1萬份,拉動餐飲消費3.27億元。與鍋包肉有關的豬肉、油、醋等烹飪調味品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1893年創立的百年老店新興園是吉林市餐飲界的“明星代表”,世界鍋包肉大賽金獎獲得者孫志剛擔綱飯店總廚。大賽結束後,市民、遊客排起百米長隊,就爲嘗一口“冠軍口味”鍋包肉。
吉林市是吉菜代表地,也是鍋包肉發源地。鍋包肉這道曾經只有在貴客來時纔出現的東北“硬菜”,如今已是家常菜品與街頭巷尾大小飯館的主打菜品。
“傳統鍋包肉與滿族文化息息相關,如今鍋包肉的製作工藝受到多民族飲食文化的影響,口味與製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口味偏好。”吉林富春園飯莊第四代傳承人李石琮說。
還有一種說法——曾被稱爲“鍋爆肉”的鍋包肉起源於清朝末年的哈爾濱。可以說,鍋包肉是東北三省共同的美食,普及度高、認同感強、歸屬感強,在東北地區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的餐飲店裡,鍋包肉口味雖然略有差異,但外焦裡嫩的口感始終不變,香甜滋味更是孩子們的最愛。
不僅是本地人的心中所好,鍋包肉更是東北遊子的“白月光”。12月1日,吉林市小霧凇島再現四星級霧凇景觀。在社交平臺上看到家鄉美景的張春英坐不住了,“看到冰雪和霧凇,就想吃一口家鄉的鍋包肉。”她說,在外打拼不易,想家的時候,總會想到心心念唸的鍋包肉和酸菜燉粉條,這是遠離故鄉的東北人割捨不下的鄉愁。
在吉林市舉辦的世界鍋包肉大賽上,當地88家餐飲單位獲得“鍋包肉大王餐廳”稱號,另有20家餐飲單位被授予“吉林市美食地標名店”。隨後,吉林市啓動“世界鍋包肉餐廳”品牌形象店揭牌儀式,累計有6個省份、8座城市、72家餐飲企業同時揭牌。
“最愛家鄉這一口鍋包肉了。”前兩年從美國留學回到北京工作的吉林人孫重陽,在北京找到掛有“世界鍋包肉餐廳”牌子的飯店大快朵頤。越來越多身在異鄉的東北人,也能品一口地道鍋包肉這一家鄉味道了。
歲月長河中,鍋包肉不斷演變創新,鍋包魚肉、鍋包鵝肉、鍋包牛肉、鍋包漢堡包……餐飲大廚創意頻出。“東北三寶”之一的人蔘也出場了——人蔘鍋包肉不僅保留了傳統鍋包肉的酥脆口感和酸甜滋味,還融入了人蔘的滋補功效。
“鍋包肉不僅是一道美食,還承載着中國東北地區的飲食文化和歷史記憶,體現了當地人開放包容的心態和創新精神。”吉林市政協文史研究員皮福生說。
大賽閉幕後,吉林市積極推動鍋包肉進入網紅街區,安排網紅售貨車售賣即食鍋包肉,還發布手繪鍋包肉地圖,方便從各地前來的遊客“尋香鍋包肉”:爲遊客發放“吃貨”卡,提供餐飲飯店鍋包肉免費品嚐或折扣優惠,以及景區景點門票、酒店住宿等禮遇,帶動餐飲和住宿消費;推出“鍋包肉美食之旅”,針對旅遊團組提供不同口味鍋包肉美食品鑑路線,針對外地遊客舉辦專屬抽獎活動……吉林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仲偉巖說,除了鍋包肉,吉林市還有很多其他特色美食,真誠歡迎廣大遊客朋友來吉林市遊大東山水,品吉菜美食。
鍋包肉這道“硬菜”,值得一品再品;吉林市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還有更多寶藏待遊客探尋。創造既有地方特色又能引發共鳴的城市文旅IP,寵粉、留粉,就從品嚐一盤鍋包肉開始吧。 (作者:孫洪豔 馬洪超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