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的水慢慢被榨乾!

都說去英國留學水,一年制,快進又快出,還沒捂熱,讀完兩個term,第三個term就回國準備論文。很多國內學生極限刷學位,這引發很多2年碩甚至3年碩的不滿?大體原因是憑什麼,爲什麼?所以,處處噴口水。

作爲英國留學從業者,英國是否水這件事,的確每年被吐槽,反覆被拉出來鞭撻。一個是爲了滿足比如美加活歐陸地區留學生的不滿,一個是爲了迎合那些出不了國的那些保研或考研學生的憤懣。英國和澳洲,往往各被打三鞭,才能泄憤。

所以,英國真的水嗎?今天我們切換不同視角來聊聊這個問題。

一、英國的確水,但水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學生而已!

還是那句話,不能一棍子打死。英國的一年制,把兩年碩壓縮成一年。本科是把四年壓縮成三年,甚至部分靠後的學校像伯明翰城市這種已經有2年的本科課程,把四年的課程壓縮到2年了。

時間的壓縮意味着你要快速的適應他們的節奏,強度,時間縮短了,但課程量沒減少,任務量沒減少。人家在課程體系上其實沒縮水。像國內本科四年,前三年有課,第四年基本一個大論文或畢設。但人家英本最後一年,反而強度最大,佔學位比例分數最高。真的是課程體系不一樣,這個真不是誰讀的越久,誰也有理的。

所以時間短並不是判定爲水碩的根據,水的是去入讀的學生。學生對這個體系的接受程度,能吸收的程度反饋出一年碩水不水。有些學生壓縮勉強6.5的,甚至這個基礎分不到的,上課聽不懂的,寫論文和Reading list依靠谷歌翻譯的,每天都在被迫趕due的,沒有自己學習計劃的,永遠想着導師來push他們的,遇到問題就推卸的,從來都不是自己問題的。這種學生,其實一年下來,接受度的確有限,英國留學因爲他們而更水。

但有的學生就很強,具備博士學生的那種思維,語言能力很強,自己有研究計劃,自己會給自己去制定學習計劃和成就,比如博士學生會給自己規劃要發表多少論文,幾個項目,什麼時間完成,然後讓導師幫他們cue流程,負責答疑。這種纔是留學後正確的打開方式。自學+自我確定研究方向+不斷解決自己新的課題。這種留學生就很強。每年有產出,畢業後會有機會被學校邀請。

單純從學到東西的多少來說,真的是看人的,你自己國內學生思維需要老師投喂+語言能力弱+適應時間長,你的確只能符合主流淺水下畢業回來。

二、英國的確水,但只是部分學校水而已!

水不水,其實也分學校。英國這邊申請量這幾年上漲厲害,但也不是所有學校都有這個待遇。基本卷的狠的都是qs前50學校以及慢慢輻射到qs前百學校。至於qs100以後學校,慢慢的就開始力竭了。

你如果說去英國讀qs前50或前百的學生還水,那真的我要啐你一臉了。有以下幾個核心觀點,更是要反駁下。

其一,這些學校本身招募的學生質量,其實基本都是國內的211或985爲主,其他換專業進去的也基本是一些雙非的高績點選手,要麼是某學校的前幾,要麼是某學生會的主席這種。實習本身疊了好幾段,各方面在國內各個學校算比較強的那波了。生源本身就是不錯的,而且肯定是有規劃的,否則不會在本科就刷績點。

其二,這些學校本身是控制國內學生數量的,不是說你滿足了一的條件,你就都能被錄取,你只是有了被錄取的機會而已。從門檻來說,學校就框定你了。國內學生激情越大,申請難度就越大,最終錄取率就越低。而且這幾年本科就在海外讀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外加那種中外合作的項目,這幾年算是被國內機構和大學玩明白了。各種拼命的搞這類合作項目。導致大陸本的學生生存空間越來越被壓縮。

英國qs前50的學校,不算華威其實只有8所,你說有多少坑位足夠國內大幾十萬留學生去分?誰還不是一腔熱血只想申王曼愛華的?這種錄取比,你認爲水的概率又有多大了?

其三,英國好的學校錄取不是說你本科學校,績點夠了你就有機會了。他們還要看你文書,其他軟背景等等。甚至還要面試,gre或gmat要求,以及動不動提升起來的雅思要求。雅思6.5不低6,很多學生就犯難了,畢竟你本科畢業六級過了,也要準備蠻長時間到這個分。但qs前50的學校,很多是7不低6起步,很多小分都要6.5,甚至再好點的要7。你就說,光語言這個要求淘汰多少人?

所以,如果你說這些學校的畢業生都水,那麼你其實同樣是在罵那些國內211和985的學生他們水,以及他們的選擇就是錯誤的。顯然,這部分人選擇沒有錯誤,畢竟還提前規劃了,這部分人還是簽證中心篩選出的家庭經濟條件,孩子基礎條件都不錯的那部分人。這種家庭在國內社會其實有一定基礎地位的,他們的抉擇大概率也不會錯。那麼錯的人是誰了?

當然,如果你要說qs100以後的學校,那的確有水的啊,有創收的學校,也有想水學歷的學生。不過都是人家自己的事,人家願意,也礙不到你的事。

總了個結:英國留學水不水這個事,的確很多去英區的留子每年都會躺槍,明明申請難度都這麼高了,申請都這麼大不容易了,每年都挺擔心畢業能不能拿到學位的。還要轉換學生思維,開始變得獨立,要趕很多due,真的挺難的了。

還要被一羣所謂的,我有個同學,成績一般的,家裡比較有錢,然後去了英國的曼大這種好學校,水的很。他們啥也不清楚,只是對你不爽,然後貼臉對你開大,硬控你幾秒,你解釋也不是,不解釋也不是。讓你陷入自證環節。而一旦你進入他們的語言陷阱,你就輸了。

作爲過來人,對這種人的回覆其實就是不搭理,畢竟喜歡在這種大方向口水的人,一般社會地位挺低的,個人認知也挺低的,家庭實力自己能力其實都不高。何必和這種人計較。但凡認知能上來的,都會去分析各個地區留學的優勢,和自己是否匹配,然後尊重不同人羣的選擇。你越往上走,格局是越大的,是能接受不同意見的。而不是逮到人家小辮子就猛攻,這種人直接拉黑就是,沒必要拉低你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