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年終超級購物潮 電商提前進入雙11備戰模式

電商盛事雙11將至,不只是中國大陸,臺灣電商也提早進入備戰狀態。(圖/CFP)

記者洪菱鞠/臺北報導

預熱雙11,東森購物、PChome24h購物、momo購物、蝦皮購物等電商開始進入備戰狀態,除了祭出好康優惠,從各大平臺策略來看,想挑戰業績倍數成長,更重要的是順暢購物體驗,提升接單量、物流配送效能,纔有望在這波大檔期交戰中站穩,拚年底前一舉拉高全年交易額

去年東森購物全通路在雙11單日全通路業績破2億,爲了迎接一年一度的電商大促,暖身活動將從11/1起跑,主打天天都有1折商品與千元折價券滿額還可預搶雙12折價券及iPhone 11。

東森購物網草莓執行長楊俊元曾透露,從4、5月開始便着手進行雙11相關活動規劃,除了商品將聚焦3c、家電、美妝、民生用品品類,並提早向廠商備貨考量檔期可能出現流量飆升情形,此次效能將比平時多10倍以上,甚至提早做了系統測試,從各方面來看,樂觀預估今年營收可望成長3倍。

▲東森購物去年雙11業績破2億創開臺單日紀錄,東森購物董事長王令麟(右1)特別頒發200萬獎金勉勵員工。(圖/東森購物提供)

▲PChome網路家庭執行長蔡凱文網家行銷中心副總監鍾紫瑋分享今年網家雙11的策略佈局。(圖/記者洪菱鞠攝)

PChome則是將系統乘載的接單量提升至8倍以上,穩定瞬間涌入的流量峰值,並透過大數據運算,智能判斷最佳配送路線以及預測熱銷商品,事先前進配置,希望在檔期內活動金額能較去年翻倍成長。

根據往年雙11消費趨勢,除了3C、家電等高單商品熱賣,PChome在備貨量上也以3C約7 成比例爲大宗,不過消費者也會趁機採買衛生紙日用清潔等快消品囤貨,而這類商品以箱裝載、體積大又不易配送,在配送上是一大考驗,因此像是momo提前打造超級品牌預演雙11盛況,攜手永豐餘旗下五月花橘子工坊等品牌,挑戰單日備齊20,000箱衛生紙,並以大數據推算北中南全省各站所配貨量,先爲物流配送練兵

不只是臺灣瘋雙11,這波熱潮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以及菲律賓東南亞國家熱度也很高,蝦皮購物觀察,2018年雙11單日共計創造了全球1,100萬筆訂單,相較2016年首次舉辦時大幅飆漲24倍。

▲蝦皮購物亞太區首席營運馮時欽。(圖/蝦皮購物提供)

蝦皮購物亞太區首席營運長馮時欽表示,目前平臺有95成訂單來自於APP,在各種大小活動推行下,每個月都能觀察到業績成長,其中,相對於自創的「mobile day」9.9購物節,雙11是平臺成立前就已經有的網購活動,而順應市場參與這場大規模購物節,資源投入後能帶來多少訂單成長,不只是看行銷費用有多少,活動策略最主要大方向,很多時候是要跟着賣家、市場做搭配,包括人力、系統功能

▲蝦皮購物將於雙11前夕開放品牌賣家搶先體驗「蝦皮動態」,深化社交購物體驗。(圖/蝦皮購物提供)

蝦皮購物將「互動」和「社羣」做爲核心體驗,爲因應消費者社羣軟體的使用習慣,在今年雙11前夕上線了全新的「蝦皮動態」,進一步強化社交體驗,蝦皮動態已經在泰國、臺灣、印尼和越南推出,之後將普及至其他國家,尤其臺灣目前將開放第一波品牌賣家包括蝦皮商城、優選賣家搶先試用,未來也將逐步開放給更多用戶

針對臺灣市場的特殊性,馮時欽發現,臺灣的電子商務環境起步早,雖然消費者年齡層偏高,但都很習慣上網買東西,這是和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最大差別之一,這樣的差異不只影響買家,還有賣家對於策略、市場變動的瞭解度,舉例來說,在推出賣家工具時,其他地區賣家可能覺得很複雜、不懂如何使用,臺灣賣家卻能在1、2天舉很多例子,建議功能怎麼優化,完全展現臺灣和東南亞市場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