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丨“黑色星期五”的不幸前夜

館館

日本懸疑推理片《最後的里程》陣容相當豪華,彙集滿島光、岡田將生、藤岡靛、石原里美等諸多知名演員,導演執導過諸多口碑佳作,如《爲了N》《東京大飯店》,編劇則是寫出過《重版出來》的野木亞紀子,就連音樂都是由米津玄師操刀。於是影評一經上映就在日本本土獲得了五週票房冠軍,創下了原創電影票房年度第一的佳績。但是引進內地院線後卻遭遇了冷場,上映一個月票房不到700萬。

本片的故事主線聚焦在消費主義的問題上:全球最大的購物節“黑色星期五”前夜,在日本發生了一起快遞爆炸案。第一個受害者在拆箱當日開售的新手機時不幸被炸身亡,警方原本以爲是新手機內部有隱患,沒想到調查過程中又接連出現了多起爆炸事件。但奇怪的是,受害者之間毫無關聯,爆炸商品也不盡相同,唯一不變的是那些快遞都購於每日捷運,警方纔後知後覺地發現這原來是一系列針對電商公司的襲擊。

影片前半段的緊張感塑造得很好。起初沒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炸彈,每一次發生爆炸,案件的危險程度都在升級。從手機的排查到每日捷運內部發貨流程的檢查,再從每日捷運內部的排查到物流運送渠道的偵查,影響範圍逐級擴大。但每日捷運由於急需保全公司聲譽,堅決否認了炸彈來自內部員工,甚至爲了購物節的盈利數據發出了“我們沒問題,快遞不能停”的冷血要求。而那些最接近危險快遞的物流人員在得知消息後,原本的第一反應是停止派送,卻仍被公司強逼着繼續派送。

各方壓力被彙集在一起,前有爭分奪秒不知何時會觸發的下一場爆炸,後有公司高層不斷催促,上有警方和媒體輪番調查,下有快遞員的不滿,多方博弈下,人心惶惶,矛盾一觸即發。

前段時間的熱門片《非自然死亡》和《機動搜查隊404》的聯動,幾乎在本片中都有亮相,所以豆瓣開分直接衝上了8.0。但單從這部電影的本身來看,其劇本和人物都有難以忽視的邏輯瑕疵。

比如,全片重點塑造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站點主管艾蕾娜,一個是下屬經理梨本孔。爆炸危機開始後,他倆的立場互爲對立。梨本孔更多地站在消費者角度,希望叫停發貨,待警方排查完成後再做決議;而艾蕾娜則只爲公司利益考慮,哪怕她已經查出威脅就是針對每日捷運,也一味想要拖延到日本股市停市之後,以爭取最小程度影響股價。

最初,導演希望借其非人性的選擇而刻意引導觀衆認爲她就是爆炸案的真兇。因此在設計上,讓艾蕾娜的身份一直存疑,影片前半段也在她身上埋下了許多伏筆——她是突兀出現的空降兵,持有最高權限可以輕鬆把貨品換成炸彈;她的過往履歷被刻意隱藏,沒人知道她對公司的狂熱維護究竟是想保住飯碗還是根本不想阻止爆炸。也正因爲前期太像真兇,而最終當艾蕾娜的真實身份曝光後,她之前的行爲和之後的轉變之間就顯得生硬而不太有說服力。但另一個主角梨本孔的形象又稍顯單薄,他敏銳地發現了艾蕾娜的疑點,卻又無力左右她的決定,後期則更加邊緣化。最後謎底揭曉,這種弱者揮刀向更弱者的錯誤行爲更讓觀衆對劇本的設計感到十分迷惑。因此電影上映後評分從8.0一路下滑到7.4也就成了必然。

近年來,呈現基層勞動者的電影有許多,光是主角就職於物流行業的就有《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逆行人生》《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等。對於影迷來說,時隔多年還能看到原班人馬齊聚一堂,再現原汁原味的經典角色就已經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