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臺灣先生」谷月涵 最看好臺灣中小型股3大優勢 

記者劉姵呈/臺北報導

等了將近20年的時間國際財務顧問機構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李鴻基開場感性地表示,在「臺灣先生谷月涵退休前就不斷的邀請與請益,如今谷月涵從過去的資本市場退休,接下來將與寬量攜手致力服務外資最愛、但卻被市場長期低估的臺灣中小企業,讓更多優質的中小型股前進國際資本市場。今(13)日上午寬量也爲谷月涵舉辦加盟記者會,縱橫臺股30年,谷月涵也提出臺中小型股的3大優勢,以及他對臺灣資本市場產業困境潛力,以及邁向國際的發展與看法。

▲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左)與臺灣先生谷月涵(右)今日上午舉辦加盟寬量國際記者會。(圖/記者張一中攝)

▼臺灣先生谷月涵將繼續致力於資本市場,最看好臺灣中小型企業。(圖/記者張一中攝)

根據證交所統計資料顯示,外國投資人在臺灣股市持股部位由2010年年初30.1%上升至2018年年底38.3%,且在臺灣掛牌與投資的前20大股東大多是外國機構投資人;李鴻基表示,過去10年以來臺灣資本市場並沒有產生大量盈餘,但卻是外資投資臺灣最多的時候,尤其是佔臺灣資本市場比例最高的中小企業。因此,寬量國際將致力於幫助這些規模小於20億美元的中小企業,而今年外資大回頭,李鴻基說,「我甚至大膽的可以預測,在3-5年內,外資在臺灣資本市場佔比絕對超過5成。」

谷月涵根據他在外資圈的經驗也表示,不論是在買賣方,臺灣的中小型股對外資來說,是非常好的投資標的原因包括:第一,從現金利率或投資價值來看,都非常具有吸引力;第二,臺灣中小企業大多外銷專業度比較高,且在交易所的努力下公司治理有很大的進步,透明度也較高;第三,20億美元規模的中小型股佔臺灣上市公司高達95%,個股成交量不低。綜合以上優勢,谷月涵認爲臺灣中小股是一個相當具潛力及價值的市場。

李鴻基也補充,寬量國際將與證交所於4月8日至10日在香港舉辦第五屆的「2019 Taiwan CEO Week」,帶領25-30家臺灣中小企業CEO,與國際投資人一對一進行會議,並透露將以「傳產業」爲主,要讓更多臺灣的隱形冠軍「被看見」。谷月涵也認爲,外資不僅僅是看財務報表,也會看整個經營團隊,過去的法規讓許多小規模的好公司無法真正被市場看見,但未來會與寬量國際致力推動幫助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