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看臺灣》表坊年度大戲《如夢之夢》 8小時環繞式演出演繹上百角色

表演工作坊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20日持續在工作室排練,預備下週進入國家劇院進行最後的彩排準備27日的首演。導演賴聲川(中留鬍鬚者)帶領該劇的所有演員邀請民衆來體驗該劇提供長度8小時的戲劇宴饗。(鄭任南攝)

表演工作坊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20日持續在工作室排練,由莫子儀主演的五號病人年輕時與由徐堰鈴飾演的伴侶江紅在巴黎的洗衣店再次相遇,命中註定有將有一段相互陪伴的人生旅程。(鄭任南攝)

表演工作坊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20日持續在工作室排練,由莫子儀主演的五號病人年輕時與由徐堰鈴飾演的伴侶江紅在巴黎於洗衣店再次相遇後,繞着環形舞臺準備回到江紅的住處,經過一旁坐在輪椅冷眼相看的晚年五號病人。(鄭任南攝)

表演工作坊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20日持續在工作室排練,由莫子儀主演的五號病人年輕時與由徐堰鈴飾演的伴侶江紅在巴黎於洗衣店再次相遇後,回到江紅的住處,兩人在狹小的單人牀上磨擦出愛的火花。(鄭任南攝)

表演工作坊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20日持續在工作室排練,由莫子儀主演的五號病人年輕時與由徐堰鈴飾演的伴侶江紅在巴黎於洗衣店再次相遇後,回到江紅的住處,兩人在狹小的單人牀上磨擦出愛的火花。(鄭任南攝)

表演工作坊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20日持續在工作室排練,由莫子儀主演的五號病人與由徐堰鈴飾演的伴侶江紅在巴黎去找由屈中恆飾演的算命師,期望從水晶球中獲得一些對生命的啓發。(鄭任南攝)

表演工作坊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20日持續在工作室排練,多位臺灣遊客在巴黎女主角之一江紅上班的法國餐館對法國文化發出讚歎,搶着與當地的民衆合影炫耀。(鄭任南攝)

表演工作坊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20日持續在工作室排練,多位臺灣遊客在巴黎女主角之一江紅(中)上班的法國餐館對假裝聽不懂中文的江紅,試圖說明要水不要酒的原意,現場引起一陣騷動。(鄭任南攝)

表演工作坊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20日持續在工作室排練,由李劭婕飾演晚年的女主角之一江紅,一路上一直在舞臺的一角持續對年輕時自己的遭遇發出冷眼並諷刺的評語。(鄭任南攝)

表演工作坊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20日持續在工作室排練,由黃士偉主演的五號病人在生命的末端起牀回想起這一生的得失的同時,演員魚貫地繞着想像中的環形舞臺行走。(鄭任南攝)

表演工作坊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20日持續在工作室排練,導演賴聲川在環形舞臺中的觀衆席督軍演員排練,不時給予適當的鼓勵。(鄭任南攝)

由表演工作坊與國家兩廳院共同主辦的年度大戲《如夢之夢》將於今年12月27日起於臺北國家戲劇院演出;全劇工作人員20日在導演賴聲川的帶領下,持續在位於新北市汐止的工作室進行排練。在地上標明舞臺的方位下,演員與幕後工作人員在想像中的360度「環形劇場」舞臺中,不時看見演員走在圍着觀衆席的環形劇場漫步,再串接於舞臺四周上演的一幕幕戲劇。希望以最佳狀況在下週進入表演場-地國家劇院,屆時環形舞臺將完工實體呈現。

《如夢之夢》主題環繞着生命的追尋及人生帶來的重複生命模式,故事從臺北開始,劇中的5號病人就是在臺北的醫院裡,故事穿越民國初年、現代,穿越了臺北、巴黎、上海、北京、諾曼第等,人物包括剛從醫學院畢業的醫生、住在巴黎的寂寞女人、獨居上海的老太太、老太太年輕時所遇見的法國外交官等。最後回到臺北演出整齣戲像一次龐大的旅行,從主角的生命末端開始,從20世紀末到20世紀初,從亞洲到歐洲,從生到死,從痛苦到解脫的可能性。

由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編導的《如夢之夢》,自2005年正式於臺北國家戲劇院演出後,時隔17年再度回到臺北國家戲劇院。賴聲川帶領包含莫子儀、蕭艾、屈中恆、簡嫚書、徐堰鈴、樊光耀、張本渝等30位演員以近8小時的環繞式演出,聯合演繹上百個角色,被譽爲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舞臺作品之一,主要觀衆席被放置在舞臺(蓮花池)的中央,演員環繞着蓮花池演出,觀衆可以在賴聲川精心創造的360度「環形劇場」中,緊跟着劇中人的回憶,進入一層層的生命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