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沒機會了解..死刑定讞19天槍決 社會能防下個「鄭捷」?

鄭捷爲自己的行爲付出代價,但社會真能預防下個「鄭捷」嗎?(圖/資料照)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北捷隨機殺人魔鄭捷造成4死22傷,2016年4月22日判處死刑定讞,19天后於10日晚間8點47分伏法,成爲有史以來最快的槍決案例死者青雲家屬表示,「感謝法務部羅瑩雪終於給我們一個公道。」但如此快的判決,不只讓人聯想政治或其他考量,更有觀點指出,我們永遠不得而知他殺人的關鍵因素,「社會能預防下一個鄭捷出現嗎?」

回顧整起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當時21歲的鄭捷在2014年5月21日16時,從北捷龍山寺站上列車,在前往江子翠途中拿出預藏的鈦鋼刀乘客隨機砍殺,更在抵達江子翠站後,在站內企圖砍殺民衆,最後遭到制伏,但造成4死22傷。一審被判22個殺人未遂,一共144年有期徒刑,另殺人罪判4個死刑。二審高等法院維持原判,依舊判處死刑,另有一名國中生遭砍殺受傷,高等法院判決6年有期徒刑。

就在死刑定讞判決後的19天,當時的法務部長羅瑩雪優先簽下了槍決的處理,死者解青雲的家屬表達感謝,就在社會一片驚訝和認爲這纔是公義聲浪中,也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曾在《關鍵評論網》提到,「一個單純學生變成殺人犯,相關成長資料點滴看得最多的三級審判法官,也沒有能力瞭解鄭捷。 」

「可惜已經永遠沒有機會了。」 國中時的鄭捷曾因嬉鬧2同學,被要求公開道歉,後出現刺傷同學行爲,「在這時候,學校輔導體系做了怎樣的介入?」 沈政男的投書中寫道,他的臉書好友停在99人,100個要留給心儀的女同學,對方從沒回應,之後學測考63級分,想讀軍校爲了要學殺人,「如果他的攻擊衝動能夠被導向正面的地方,是否他的人生走向會完全不同? 」

▼解青雲母親感謝司法

「鄭捷當然欠缺同理心,纔會殺人不眨眼,只是這個社會也沒辦法更不願意嘗試瞭解他。 」沈政男還提到,他成績優異、家境小康、沒前科也沒混幫派,也沒有太多忤逆長輩行爲,「瞭解一個沒有前科,不抽菸也不喝酒更不作弊年輕人,怎麼變成隨機殺人兇手,太困難。 」最終只知道他要以死刑來結束隨機殺人的問題,「但鄭捷死了,但會不會有下一個鄭捷? 」這問題值得所有人細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