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愛又恨! 陸版「深夜食堂」路邊攤走入歷史

街邊攤販通常沒有取得合法執照,得等到城管下班後,纔敢出來擺攤營業 。(示意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記者魏有德上海採訪報導

一臺三輪車、一對小夫妻、簡單的炒鍋及豐富的佐料,無論是炒飯、面、粉、年糕,一份只要臺幣25元,這是上海人的深夜食堂印象。隨着環保意識擡頭、食品安全問題被重視,路邊宵夜政府強力取締下,和三五好友坐在馬路邊,喝小酒、聊心事場景已經很難再看見。

▲早年盛行的路邊攤炒飯、炒麪價格非常親民 。(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此前,每到夕陽西下、華燈初上,在不同街區天橋底下都會有這樣的炒飯攤或燒烤攤,擺着幾張小桌椅陪伴着無數「夜貓子」度過漫漫長夜。像這樣的小攤販,通常沒有取得合法執照,得等到城管下班後,纔敢出來擺攤營業。由於售價非常便宜,份量也很足夠,成爲外地打工族省錢首選,也因爲沒人監督食材衛生,早年被懷疑使用「地溝油」而受到大衆關注。

▲路邊燒烤攤大量油煙造成民衆困擾,也影響空氣品質 。(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流動攤販的存在除了滿足部分人的需求,同時也干擾着一般民衆的生活。有的在人行道經營,生意好的時候排隊人龍影響到交通秩序;也有攤販緊靠住宅區,大量油煙對於空氣品質產生不同程度影響;通宵經營製造出來的噪音,影響周邊居民休息等,常常遭到居民投訴。成爲民衆又愛又恨的「暗黑料理」。

不僅僅是上海,大陸各省市存在同樣問題,尤其是近年空污問題嚴重,入夜後的流動攤販成爲整治重點。經過幾年大規模取締下,夜晚的上海街頭,已經很難再看到流動攤販。大部分攤商只能回老家另謀生路,或是租下小店舖提高成本經營,少數露天燒烤攤轉往夜生活比較豐富的市郊,以「打游擊」的方式「加減賺」,直到被有關單位開單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