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鴿的早熟訓練法

鴿界訓練鴿子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各有千秋。本人曾在《中華信鴿》中看到一篇介紹幾個月的幼鴿自千公里歸巢的文章,受到啓發。

近年通過自己的摸索與實踐,掌握了一些開發幼鴿智力的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通過實踐經驗,我認爲一些方法還是切實可行的,現介紹給大家。

首先,幼鴿的血統要明確,我所飼養的種鴿是徐福江、遠方、於全新等鴿友支援的愛亞卡普穆勒、詹森、楊阿騰等名系。

良好的血統是拿名次獲獎的保證,有了好的血統,經合理的配對,所出幼鴿的營養自然要跟上,才能夠保證動鴿從小就有一個良好的體質這樣,纔有利於以後幼鴿的調練和獲獎。

幼鴿從出殼到能自己吃食後,一定要與父母鴿隔離最好是在25、26天時,幼鴿與父母鴿分離,這樣即能保證父母鴿的體質,也使幼鴿能儘快適應獨立生活,另外,及時讓幼鴿熟悉外部環境是關健。

幼鴿與父母鴿分離後,要讓幼鴿熟悉鴿舍外部環境,平房鴿舍可將幼鴿放在鴿籠中(我的做法是幼鴿在半個月時,每天中午要到曬棚中呆二小時)。樓房鴿舍可將幼鴿直接放曬棚中。

幼鴿在出殼一個月到四十天即可飛翔,超過四十天還不飛的,要強制飛翔或淘汰,幼鴿從第一次起飛後,要詳細記錄其每次飛行狀況如飛行時間、歸巢快慢、是否單飛等,幼鴿家飛20天后,即可將幼鴿帶到離家一,二公里處四周放飛,每天一次,或兩天一次。

一次比一次加大放飛距離,要不厭其煩這樣,即相當於幼鴿的家飛訓練,又使其鍛鍊了野外歸家的本領。

由於我們北京鴿會是放飛南路,幼鴿第一次放飛要往南放飛,且有意識的往南多訓練。幼鴿長到兩個半月至三個月時,往南要放到五十公里左右。

在五十公里的距離要多訓幾次,即可按一百、一百五、二百公里的距離進行訓練,也可參加鴿會的放飛訓練,幼鴿放飛訓練時,開始一定要採用羣體放飛的方法,放到五十公里距離後,可在五十公里距離採取單鴿放飛的訓練,反覆幾次,即完成了幼鴿的初訓。

本人今年春季參加市聯賽526公里獲得區第六名,700公里第十名的雨點雌,從出殼到700公里歸巢獲獎僅四個半月,且都是當日歸半月之後,又獲得500公里第十六名。

本人去年秋季700公里冠軍鴿,鴿齡是五個月零十天(該鴿今年春季參加市聯賽526公里又獲得區第三名)。

今年春季共有四羽不足四個半月的動鴿參賽526公里競翔,除一羽三個半月的幼鴿時隔一個月歸巢外,均當日歸巢,其中:兩羽獲獎,而526公里獲得第三名四名。六名、十四名和第三十三名的鴿子均是不足一歲的幼鴿。

總之,幼鴿訓練只要得法,從500公里、700公里甚至1000公里均可歸巢和獲獎。但是,一定要注意幼鴿歸巢後的情況,注意觀察幼鴿的身體變化。

特別是歸巢後,觀察其進舍快慢及第二天體質的恢復情況,如恢復正常可繼續參加下一級別的比賽否則,在本級別的距離可再訓練一到二次,方可參加下一級別的比賽。以防幼鴿飛傷,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另外,在訓練幼鴿時,每次到達放飛地,一定要讓幼鴿在放飛籠中休息十到二十分鐘,訓練距離超過百公里時,讓幼鴿休息時間要長一些,方能放飛。

幼鴿在放飛籠中,不能受到驚嚇,否則會飛失。

本人曾經放飛過一百公里歸巢的幼鴿,在三十公里訓練時,受到驚嚇,飛失三羽,損失嚴重。

因此,訓練幼鴿時,一定要讓幼鴿在放飛地得到充分的休息,不受驚嚇,使幼鴿心情穩定,纔能有良好的表現。對於幼鴿一定要精心愛護,方能得到回報。

當然,要讓幼鴿在競翔中有所表現,除了必要的訓練外,平時的飼養管理一定要跟上,保證健康是第一位的。

而要保證鴿子健康,鴿舍的清潔衛生是關鍵;我的做法是保證每天打掃二至三次衛生,每星期最少一次給鴿子洗澡,洗澡水中加高錳酸鉀。

另外,遇到下雨天我也充分利用,只要在家就將鴿子趕出去,既鍛鍊了鴿子又洗了澡。

平時鴿子的飼料我是以玉米、豌豆、花生米爲主,配以小麥、高梁、稻穀、蕎麥、紅花子等。青菜每天都喂(青菜搗碎摻少量鹽),保健砂一天都不能少,我認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鴿子有一個健康的體質和適應緊張的競賽。

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訓練和飼養方法,各有所長他人的方法可能適合自己,也可能不行。以上只是自己的一點體會,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END

文 | 迭名

感謝閱讀!如喜歡本號請添加關注,鼓勵請點贊+評論,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

如果您有賽鴿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