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權威發佈)

本報記者 趙展慧

3月1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相關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聚焦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羣體獲取支付服務上存在的短板弱項,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起草《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日前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意見》重點部署了六大舉措:一是推動重點場所和重點商戶受理境外銀行卡。二是持續改善現金使用環境,不斷提升外幣兌換和現金服務水平。三是充分考慮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羣體的特殊需求,做好適老化、國際化等服務安排。四是更好保障消費者的支付選擇權。五是銀行、支付機構要進一步優化開戶流程。六是開展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宣傳活動。

破除移動支付壁壘

近年來,我國移動支付發展迅速。但部分外籍來華人員遇到綁不了境外銀行卡、消費金額受限等移動支付困難。張青松介紹,中國人民銀行將要求、指導支付寶、財付通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綁卡效率,並在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簡化身份驗證安排,讓辦理更便捷。同時,指導支付寶、財付通等主要支付機構將外籍來華人員使用移動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計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

不僅要促進“外卡內綁”,還要推動“外包內用”。張青松介紹,“外包內用”是指讓境外電子錢包在境內也能使用,目前支付寶和財付通等已經引進了13個境外電子錢包。據統計,2023年,將近400萬入境人士使用了移動支付,實際交易筆數超7000萬筆,金額100餘億元。

移動支付困難也存在於老年羣體中,聚焦老年羣體支付服務的堵點、難點,中國人民銀行圍繞支付產品適老化升級、支付知識普及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加快彌合數字鴻溝。

“目前,主要移動支付APP均已進行了適老化升級,通過簡化流程、添加溫馨提示、放大字體圖像、專線人工客服等多種方式,提升老年羣體移動支付服務體驗。”張青松表示,全國超過96%的銀行網點已推進適老化改造,通過升級自助設備、設立老年客戶“綠色通道”“服務專區”等措施,便利老年羣體辦理支付結算業務,打造溫馨網點。

保障線下支付權益

破除外籍來華人員境內支付存在的堵點難點,中國人民銀行給出的方案可概括爲“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我們非常尊重外籍來華人員大額支付刷卡的習慣,在大型商圈、機場、火車站等場所,指導商業銀行、支付機構加快推動商戶開通境外銀行卡的受理。”張青松表示。

在“現金兜底”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綜合提升外幣兌換、ATM取現等方面工作。同時,針對現金支付找零的難點,要求商業銀行提供“零錢包”服務。“比如300塊錢一個錢包,裡面全是零鈔,無論是出租車司機還是餐館老闆都可以去兌換,以方便找零。”張青松表示。

針對外籍來華人員反映較多的文旅領域使用人民幣現金支付困難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通知,明確要求嚴厲查處拒收人民幣現金行爲,保障重點城市、景區現金總量滿足、結構合理。同時,在解決老年人日常消費面臨的手機支付“數字鴻溝”等問題中,加大對拒收現金等歧視行爲的整改整治力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司長陳洪宛介紹,爲促進這些政策落地見效,12個部委聯合建立拒收現金會商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依法懲處拒收現金行爲,並按季度依法依規聯合公示相關行政處罰信息。截至2023年末,已累計公示曝光111個法人主體的行政處罰信息,處罰並公示的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合力營造良好支付環境

優化支付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吹風會上,各部門表示要綜合施策,合力營造良好支付環境。

優化外幣兌換服務。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司長劉斌表示,國家外匯管理局將繼續推動更多外幣兌換機構爲外籍來華人員提供更加優質的兌換服務,進一步滿足外籍來華人員移動支付和線上消費需求。

加強入境旅遊支付服務。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負責人石澤毅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將進一步推動國家4A級以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等建立受理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所需的軟硬件設施。

提升交通出行支付便利性。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人高博表示,交通運輸部採取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包括加快普及網絡售票,方便國內外人員持身份證、護照、外國人永居證等多種證件線上購票。

改善日常生活消費支付。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負責人趙陽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推動餐飲等行業改善支付受理環境,保留人工服務和傳統支付方式;完善零售業行業標準,提供多樣化支付服務;發揮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示範帶頭作用,打造良好支付環境。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2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