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業績增長點?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獲開工許可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凱 於建平 北京報道

在儲能行業高度內卷的當下,特斯拉超級儲能工廠迎來新進展。

近日,《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建設項目已完成施工許可證核發。該超級工廠位於上海市臨港新片區,鄰近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同時,該工廠是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的第二座儲能超級工廠,也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根據此前消息,該工廠計劃於今年5月開工,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量產。

大力發展儲能業務原因何在?

事實上,特斯拉在儲能業務方面早有佈局。2015年,特斯拉就在美國市場推出Powerwall和Megapack兩款產品。爲了解決儲能產品的產能,2022年特斯拉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斯羅普建設了一座儲能超級工廠,年均生產40GWh儲能產品。目前,特斯拉儲能產品已經遍佈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特斯拉看來,電動車是實現應用的基礎載體,最終目的是整合電動車、儲能產品、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關鍵技術,形成軟硬件一體化閉環。

特斯拉方面表示,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在投產後將主要生產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該電池基於一體化系統集成和模塊化設計,可幫助電網運營商、公用事業公司等更高效地存儲和分配可再生能源。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每臺Megapack機組可存儲超過3.9MWh的能源,能夠滿足3600戶家庭一小時的用電需求。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初期規劃年產1萬臺Megapack,儲能規模近40GWh,相當於4000萬度電,並向全球市場供貨。

值得一提的是,儲能業務已經成爲特斯拉新的業績增長點。根據財報顯示,2023年,特斯拉儲能裝機總量達到了14.7GWh,同比增長125%。同時,2023年特斯拉能源發電於存儲業務的利潤較2022年幾乎翻了四倍。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儲能部署量再創紀錄至4.1 GWh。此外,第一季度特斯拉能源發電和存儲的收入和毛利潤也創下歷史新高。收入同比增長7%,毛利潤同比增長140%。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斯拉在財報中預計,儲能業務將會成爲其2024年營收增長的引擎。“多年來我一直預測,儲能業務的增長速度將遠遠快於電動車業務。它正在實現。”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

隨着儲能業務的發展,特斯拉也將能源生產放在了首要位置。除繼續把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拉特羅普的40 GWh超級工廠推向滿負荷生產外,上海超級工廠就成了特斯拉儲能業務佈局的重點。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和具有潛力的儲能市場,爲特斯拉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中國在電池供應鏈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特斯拉可以利用這一體系提升產量並降低成本。

汽車行業觀察員趙永琪也有同樣看法,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特斯拉在上海建立儲能超級工廠,不僅是因爲供應鏈便捷,還體現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特斯拉此舉可以進一步提高其品牌影響力,也能促進我國儲能產業發展。”

鮎魚到來,儲能行業競爭加劇

特斯拉在業內被稱爲“鮎魚”,在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投產後,將會對國內儲能行業造成一定衝擊。

根據行業諮詢機構起點研究院發佈的《2024年全球儲能行業發展藍皮書》顯示,2023年全球鋰電儲能系統出貨量約爲192GWh,其中出貨排名前五的企業分別是陽光電源、比亞迪、特斯拉、中車株洲所、Fluence,特斯拉位列第三位。

從數據來看,特斯拉的儲能業務呈現出增長勢頭。而隨着全球對可再生能源和電網穩定性需求的增加,儲能業務也會得到飛速發展。基於此,我國企業也在儲能業務方面加大布局。根據高工鋰電數據,2024年一季度國內儲能項目招標規模達11.22GW/25.75GWh,同比高增160%。集採、框採項目佔比提升使得行業頭部效應日益明顯,2024年一季度全球儲能電芯市場前十企業佔據的市場份額超過90%。

此外,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經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爲31.39GW/66.87GWh,平均儲能時長爲2.1小時。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約爲22.60GW/48.70GWh,較2022年底增長近三倍。

與此同時,根據各電池廠商發佈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儲能業務已經成爲企業當前的業績增長點。例如寧德時代在2023年,儲能電池系統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99.01億元,佔營收比重的14.94%;億緯鋰能的儲能電池在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63.4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爲33.50%;欣旺達年報數據也顯示,儲能系統類業務實現了144%的增長。

總體來看,作爲競爭已經白熱化的動力電池業務的補充,儲能業務已經成爲多家企業的佈局。不過,隨着衆多企業的加入,也意味着儲能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競爭也將愈發激烈。“隨着特斯拉儲能業務的進入,儲能市場的競爭必然會進入白熱化,不過這也會促進企業對技術持續研發,不斷推出新品,也是爲整個儲能市場帶來新的活力。”趙永琪表示。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於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