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九成企業 全力支持雲端技術

資誠PwC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副執行長劉鏡清表示,善用雲端技術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及風險,並能使企業更快速的發展數位競爭力;但是根據《2021美國企業使用雲端調查報告》,企業雖然表達了對雲端的重視與期待,卻也有53%的企業表示尚未從雲的投資中獲得效益,實現價值的差距也大。

因此,企業應提升整體內部的雲端技能和認知,運用「四雲行動、經濟驅動」,使企業雲端技術拓展全方位,包含「雲價值」、「雲人才」、「雲管理」以及「雲永續」等面向,協助企業創造優勢及雲世代營運新價值。

根據本調查,公司主管在於定義及量化雲端可能實現的價值時,存在模糊的空間,大約四分之一的主管將雲端轉型價值視爲更快的創新,但卻未對價值與投資回報進行衡量。

劉鏡清建議,企業內部需針對雲端轉型的定義以及創造的價值進行整合,凝聚共識,並重新思考雲端技術對新產品、服務和體驗的根本轉變,整合多元商機之觸角。策略目標不一定能達成,但無目標則容易瞎忙。董事會成員對雲端的認知與解讀能力也會影響雲端策略的價值優化或確認,這一點也是臺灣衆多企業的董事會較須加強的部分。

根據本調查,52%主管認爲缺乏雲端技術人才,是實現雲端價值的障礙,包括雲架構、網路安全或軟體開發方面的技能。

因此,企業應思考如何提升員工的數位技能,制定雲技能的培育計劃,包含學習創新技術以及新工作模式,對整體組織架構與文化進行多元化審視,並評估內部控制或風險管理,讓人才能銜接上組織的雲端轉型。

劉鏡清指出,中小企業常會面臨人資部門的資源有限,也常遇到人才難尋,或技術人才的職稱、待遇、管理方式與現有制度衝突,此時,CEO應出面及時解決,或利用外部策略夥伴或顧問公司協助,因爲競爭永遠有時效壓力。

根據本調查,17%的主管認爲,在執行雲端運算前,需要解決安全和商業風險,50%的主管則認爲這種風險是實現雲端運算價值的重要障礙。

劉鏡清認爲,企業在優化雲端技術並擴大規模時,需要儘早考慮與風險有關的問題,例如,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可能過於緩慢,而無法獲得全部收益或產生額外成本。因此,企業需重新審視轉換過程對於客戶之影響,同時需建立客戶對雲端服務的信任,以度過雲端技術轉換的陣痛期。

數位資安與風險管理成本較高且門檻高,建議中小企業可以利用公有云或透過資安認證顧問機構協助找出並修補弱點。建立自己的風險藍圖,才能適時適切的及時預防或避免風險。

劉鏡清強調,企業強化雲端轉型競爭力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建議企業不只是把雲端技術與各項業務策略聯繫在一起,更需考慮未來企業變革時的完善性,落實做好雲端轉型的四步驟。此外,企業進行轉型時可採取開放態度,適時運用策略夥伴一起加速與共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