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論·兩會熱議丨樹立“人人有責”意識,築牢校園周邊安全防護網

校園安全一直是社會各界廣泛關心的話題。重慶兩會期間,重慶市政協委員、兩江新區金州小學教導處主任劉珊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全社會各方面能各司其職,共同做好這項民生工作,讓校園周邊更安全。

沒有衛生安全保障的流動小吃攤,屢屢發生在校門口的悲慘車禍,善於隱身的"黑網吧",低俗涉黃的"媽見打"手辦……梳理近年來的媒體報道,校園周邊安全問題突出表現在交通、食品、玩具及網絡安全上。這些令家長憂心學校頭疼的"周邊問題",和校內安全有所不同,因環境開放、牽涉面廣、不可控因素多,既是安全治理的重點,也是難點。

保障學生身心健康,讓學校及學校周邊成爲一座城市裡最安全的地方,不能只靠學校"單打獨鬥",需要各方樹立"人人有責"意識,突出各自主體責任,多管齊下通力合作,才能徹底築牢校園周邊安全防護網。

對學校而言,首先要提高認識,把校園周邊安全問題擺到全面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位置上來,形成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引導家長配合學校開展工作,主動成爲保障校園周邊安全的"指路人"。另一方面要積極排查摸底校園周邊存在的安全隱患,將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配合公安、交警、工商、食品衛生等部門開展執法工作,切切實實做好"把關人"。

作爲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家長同樣責無旁貸。受年齡和閱歷所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對一些新事物存在的風險意識不足,家長應保持一定敏感度,多同孩子溝通交流,將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道理聽多了孩子天然會有逆反心理,如何將"路上注意安全、不亂吃亂買東西、不跟有不良嗜好的人交朋友"這些瑣碎但重要的道理講得讓孩子願意聽,家長也應多學習多借鑑,用心守護好孩子安全。

讓學校周邊更安全,光靠提高認識加強引導還遠遠不夠,執法工作必須由點到面落到實處。上學放學時段道路擁堵、流動小吃攤位多,這些"老問題"要常態管理不容鬆懈,"蘿蔔刀""鼻吸棒"這些存在安全風險不良傾向的"新時尚",也要冒頭就打重點整治。相關部門既要各司其職主動作爲,也要密切配合共謀共商,利用好新技術新手段,用切實有力的執法行動爲學生安全保駕護航。

校園安全無小事,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網絡安全、人身安全,校園周邊集中呈現的這些安全問題,關乎學生身心健康,關乎民生髮展,備受社會關注。"各司其職通力合作"不僅是兩會代表委員們的深切期望,也應成爲各方開展工作的行動指南。只有學校、家長、教育機構以及有關部門集體發力,打好配合,才能徹底築牢校園周邊安全防護網,讓學生可以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學業中去。

上游新聞評論員 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