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校園食品安全屏障

日前,廣東省珠海市教育局發文要求珠海市直屬學校食堂自今年5月份起,面向全體教師和學生開放,原則上不得設立教職工食堂,做到“同樣的飯菜、同樣的質量、同樣的價格”,實施“同餐同菜同價”制度。同時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成立由師生家長代表組成的膳食委員會,探索食堂自營模式等,受到學生及家長好評。

推動師生“同餐同菜同價”,師生同食一鍋菜,讓全體教師與學生、家長一道成爲校園食品安全的利益攸關方,是對校園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在校園食品安全領域,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分管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只有全體師生風險共擔、齊抓共管,成爲校園食品安全共同體,對食堂原材料採購、每週食譜、菜品質量、飯菜價格等進行日常監督,才能切實提高食堂服務保障質量,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其實,不只是食品消費端,校園食品安全涉及諸多環節鏈條,須臾不可鬆懈。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推廣“陽光廚房”“明廚亮竈”等新模式,在產地、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多個環節構建食品安全“防火牆”和“過濾網”;另一方面要加強排查監管,只有從食材供應商到配餐企業,從物流公司到食堂廚師、服務員的每個人都成爲第一責任人,才能確保食品安全每個環節“零風險”。

築牢校園食品安全屏障,還要以法律法規爲準繩,聚責任主體之合力。按照食品安全法以及《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等有關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應用好大數據、智能檢測、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創新技術,搭建食品安全全過程可追溯平臺,推動食品安全監管從“被動整治”走向“主動防控”,從“兩頭監管”走向“過程監管”,更精準高效地爲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食品安全是底線,美味健康纔是標準。期待“同餐同菜同價”制度在爲校園守護食品安全的同時,進一步爲師生日常飲食帶來多元的美味佳餚、科學的營養搭配和均衡的膳食結構。讓師生從“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到“吃得營養”“吃得健康”,這也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應有之義,期待這樣的實踐,可以更多一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喻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