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你相遇(下)
2016年奧運會,中國選手張楠、傅海峰在男子雙打決賽中獲得冠軍。(新華社)
五分鐘的休息時間,同場練習的選手向我示意場邊的保冷箱,仍在紊亂呼吸中找回節律的我毫無疑問地逕直走去,見這保冷箱裡一袋袋黃色液體,我拿出這稀奇的袋狀物匪夷所思,上頭貼着「浙江杭州大學某系產學合作計劃運動營養補充飲料」白底黑字的商標。我問道這什麼來着,同場練習的選手和我說,這是贊助營養補充品啊,臺灣人不喝的嗎?這大學科系和我們球隊合作,順便拿個我們身體數據來幹個學術研究計劃好畢業唄。
營養科系贊助合作
我邊喝邊說,從沒見過呢,我們頂多被贊助羽球裝備,補給飲料的贊助還真是第一次,更不用說是大學學系特別贊助。這營養的滋味不僅僅開了我味蕾的視野,也又開了我一大眼界,因爲在臺灣羽球文化出現營養保健贊助廠商合作是約莫2012年之後纔出現,而且創行者也是國外運動飲料公司而非本土相關企業公司,這樣的大體風氣也是直至最近纔在臺灣成熟,但像大學食品營養相關科系與體育選手的產學合作,直至今日在臺灣我還沒親眼看過。
兩小時的分組練習終於結束,稍憩片刻後就是交流賽,剛剛並肩訓練的選手下一秒變成球網對面的對手。雖然在剛剛練習時已經觀察到他們一些固定的球路,但他們穩健如牛的基本功和充滿無限體能的剛強肉體,每次擊球聲都像大砲一樣震耳欲聾,每次移動都像迅猛龍一樣敏捷,每次出擊力度都讓我差點握不住球拍,對手快速擠壓後場後,殺球隨即而來,雖然回擊成功,但每球來回的質量都讓我吃力──不管當下多麼喘,眨眼間他們又變回當初剛上場那樣臉不紅氣不喘的樣子──這樣的對手當前,只能智取找到突破口,且要速戰速決,否則這體力戰對我不利。
交流賽上奮力擊殺
於是我在心中默默重整士氣,球一發出,開始分析適應對手的戰術模式,幾次嘗試後,終於發現眼前這位選手的機器人模式,我馬上沙盤推演出不典型的各球路組合,成功破解對手擊殺的舒適圈,戰況因此陷入膠着,浙江選手穩健紮實的基本球路及優秀的體能與力量和我古靈精怪的腦筋,使我們不分軒輊,最終賽果兩方平分秋色、互有來回。四個小時的交流賽結束,賽後的握手寒暄,面前這位與我握手的選手妄自菲薄道,「在這我還只還算個青年隊,得努力向上,提升到省二、省一,再拚鬥個看能否上國家隊。」這下場後,便直去重訓室做正規訓練後的加強。
在浙江省隊待了四天後,馬不停蹄地接着前往東方綠舟,上海市羽球選手培訓基地所在地。到達時約莫是傍晚時分,夕陽餘暉,西湖近郊風景,真如詩詞般的美麗,但上海羽球隊的會場就略平庸些,更像是中規中矩的比賽會場。上海會場裡的氛圍社交氣息味濃厚──從一進門,上海隊的總教頭頂着大大的微笑,熱情地揮舞雙手,好似選舉參拜那樣,輕拍肩頭或握手每個經過他的選手以表歡迎並道,這路途遙遠辛苦啦!歡迎來上海隊!教頭們又是一陣寒暄,這才讓我們選手去熱身。
熱身完畢後,不免俗的先來個大合照,攝影師大喊着田七,看我們沒什麼反應,又喊了個茄子,其中一個教頭這才轉身和我們示意,要笑的意思。拍完照後見夜幕低垂,上海教頭們商討後認爲要把握交流時間,不用分組練習直接進行交流賽,逗趣的是這總教頭一副躍躍欲試,興奮得像個頑童準備和我們一起較勁。
這次我遇上一個左撇子選手,看上去似乎比我年長些,這修長的身形和成熟的面孔讓我一度想起浙江選手們的沉穩。結果,他一看到我就驚呼道,這不是房祖名麼?有沒有人說你長得像房祖名?明星成龍的兒子那個房祖名,你知道房祖名麼。我都還來不及應道,他就跑去和其他夥伴吱吱喳喳,這回領着一羣人跑到我面前,我於是尷尬地迴應,沒有呢,因爲他在臺灣不那麼出名,連他長怎樣我都不太肯定。這又見他們交頭接耳,小聲嘖嘖稱奇道,我真覺得像,你們也都覺得像唄。
這左撇子選手突然意識到自己離題了,想起我們是來切磋交流球技的,這才和我說,阿抱歉抱歉,太過心急了,請多指教,咱來比賽唄。我對房祖名的臉沒什麼認識,反倒對這左撇子選手的臉有印象,因爲進入場館前,這風雲榜牆印着上海青少年男單冠軍頭銜裡的小哥就是我眼前這位左撇子選手,原先他站在面前時我還有些緊張,這等他話一出,實在讓我緊張感全失,與浙江那肅殺勤奮的氣息根本天壤之別。
可輕鬆不代表隨便,球未發出前,一切都無傷大雅,比賽開始後,左撇子選手原先那嘻皮轉瞬間變得認真,這一交鋒後,真不負頭銜,電光石火的四角速移與沒預警的精準突擊,搭配與生俱來的優勢左撇子,出手隱蔽性真難應付,有別於浙江選手體能力量的火拚,這左撇子選手輕盈與精準的球風俐落地帶着滿滿的壓迫感。
也不知道是運氣還是放水,戰況膠着的關鍵分中,幸運之神都站在我這邊,最終以局數二比零我拔得這場比賽。賽後那個笑嘻嘻稱我是房祖名的小夥子又出現在我面前,熱烈地和我討論從前場上的經驗,但更多的是球場外的話題。
反覆咀嚼那十天回憶
結束這十天綺麗的羽球交流旅程,我們一羣人又浩浩蕩蕩地登上飛機,在安全須知影片開始前,這小電視播着中國體育宣導片,各種球技和體操類國手各展露一手,羽毛球國手的畫面也僅閃過幾秒,然後宣導片結束──但我的心情卻結束不了,下了飛機,魂卻還在雲端裡。
這趟羽球交流旅程幾乎打破我對羽球的所有認知經驗──從前的阿哲因煙被打得皮開肉綻,但這兒教頭卻是會叼着煙和你訓教或談笑;從前的我們有時因青春而迷失,但這兒選手明確目標,孜孜不倦,也許場下滿口嘴皮子靈光,但在場上絕對是態度滿溢;不同於臺灣教練會親自對各個選手諄諄教誨,在中國遇到的教頭們是注重整體球隊訓練方向,而非單一指導,因爲完全不需要,適者生存環境自然會淘汰不懂得自律的選手們,後輩自然會教訓故步自封閉門造車的前輩。很多時候努力是一回事,思考模式也同等重要。
一晃眼,十年呼嘯而過,這十年間我時不時反覆咀嚼那十天的回憶,浙江的「勤」和上海的「鬆」實在地激勵着我。因有人介紹去中國當私人球館的羽球教練,兩年前我於是重新回到了上海,在中國重新握起球拍在球場上徜徉的我,不免仍會想起那時和浙滬選手交流的時光,和稚嫩的我。(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