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代共進 爲生活添彩(奮鬥征程 體育足印)

核心閱讀

隨着體育事業發展改革不斷深入,中國體育產業從單一走向複合:體育用品製造、競賽表演、健身休閒、體育無形資產開發、體育培訓、體育旅遊業態不斷壯大。展望未來,中國體育產業大有可爲。

5月19日至22日,2021年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以下簡稱體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近1300家體育企業齊聚一堂。中國體育製造業的這次集中亮相,吸引了人們的關注,據統計觀衆超10萬人次。

隨着體育事業發展、改革不斷深入,中國體育產業從單一走向複合:體育用品製造、競賽表演、健身休閒、體育無形資產開發、體育培訓、體育旅遊等業態不斷壯大。

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

在體博會參展的企業中,回力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民族體育品牌。20世紀80年代,藍色白條紋運動衫加白色回力膠底鞋,成爲國人的經典體育服飾,這種穿搭在1984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奧運會冠軍後更是風靡一時。

“中國女排運動員正是穿着回力排球鞋,征戰奧運賽場,登上最高領獎臺。”回力品牌如今屬於上海華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總裁馬曉賓表示,中國體育健兒以優異表現讓民族體育品牌在世界舞臺精彩亮相。

很多中國體育品牌都有類似的經歷,在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中國體育產業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鞋業工廠遍佈的福建晉江抓住商機主動開發市場,從爲國際知名品牌貼牌生產,再到自主研發打造自有品牌,逐漸成爲國內知名的體育用品製造基地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運動鍛鍊逐漸成爲人們的生活方式。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各類體育賽事數量快速增長。2019年,全國體育產業增加值爲11248億元,比2018年增長11.6%。

滿足羣衆健身新需求

在體育消費和服務主題展區齊齊哈爾黑龍國際冰雪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鞠培鴻向觀衆介紹最新款冰刀鞋:“重量輕、摩擦係數小,關鍵有一個回彈裝置,運動員從彎道滑進直道,冰刀鞋也自動回直,可以更快加速。”

鞠培鴻介紹說,早期產量的80%都是對外出口,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後,內銷與出口的比重發生變化。“如今來自冰場和學校的訂單逐步增加,這次體博會我們接到兩份訂單,都是面向大衆普及推廣的產品。”鞠培鴻表示,未來將通過組織賽事和活動來培育冰雪運動消費者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拉近了體育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在寧波金峰文體器材有限公司的展位,總經理賀國峰正向觀衆介紹輪滑和滑板產品,同時多架轉播設備在他周圍“忙前忙後”,將體博會上的熱鬧場面在電商平臺上進行直播。據賀國峰介紹,金峰已經打通了“線上線下銷售網,目前擁有直營或加盟店100多家,線上購買產品後,可以去線下實體店享受免費教學。

“近些年,體育產業中服務業佔比增長較快,體育產品從企業端向消費端大幅傾斜,提升了消費者的滿意度。”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羅傑說。

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今年3月,四川省成都市發佈“成都體育消費新場景100+”榜單,向運動愛好者推介城市公園、商業中心、工廠文創、美麗鄉村等百餘個體育消費場景。追求速度與激情的年輕人,可以到都江堰魚嘴滑翔基地背起滑翔傘;喜歡潮流時尚的運動達人,可以在錦江綠道江灘公園與沙灘排球、無邊泳池、3D立體碗巢滑板邂逅;夜跑一族也可以在天府綠道的夜幕下,恣意揮灑汗水……“作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我們希望整合資源,激發城市的體育活力,爲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成都市體育局產業處處長楊雙江說。

多場景共生、多業態融合,“體育+”的概念,推動體育和相關行業的融合發展,越發完整和成熟的商業模式正在形成。對此,北京體育大學教授鮑明曉表示,“十四五”期間體育將加速融入經濟社會生活,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至2019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年均增長14.6%,增加值年均增長19.6%。“今年第一季度,文化體育娛樂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5%,體育消費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顯著增強。”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副司長楊雪鶇表示。

過去5年,在政府支持、政策引導、市場主體參與的共同作用下,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展望未來,中國體育產業大有可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