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廠猛告臺廠 催生維修免責立法

臺灣汽車零組件廠「維修免責條款」,有望加速立法。圖爲賓士員工在德廠工作情形。(美聯社)

產官學界聲聲催,牽動臺灣汽車零組件廠每年超過2200億元外銷產值的「維修免責條款」,有望加速立法。立委邱議瑩、邱志偉、蔡易餘及何欣純,明(31)日將邀集政府單位及專家學者舉行公聽會,研議修正《專利法》第136條,透過納入汽車外觀件保護條款,避免臺廠成爲原廠跨海爭訟的大肥羊。

限縮專利時效 免被綁架

賓士原廠戴姆勒2017年跨海來臺對國內車燈大廠帝寶提起專利訴訟,臺灣智慧財產法院一審判決戴姆勒勝訴,帝寶不服提起上訴,現正等待二審判決。去年6月,南韓現代與起亞也以同樣理由對國內車燈大廠堤維西提告,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國外車廠,循此管道來臺提告。

最主要的原因是,臺灣零組件廠囊括全球售後維修超過8成市佔,雖然是「副廠」,但包括頭燈、尾燈、保險桿、鈑金件等外觀件,不可能與原廠有太大差異,否則相當突兀,這也讓臺廠猶如刀口上舔血,動不動就被告。

戴姆勒與現代 來臺興訟

爲何要「來臺」提告?因於汽車零組件的獨特性質,各國皆訂有維修免責條款,或限縮原廠專利時效,一來保護廠商,二來也免於消費者被原廠零配件綁架,臺灣在戴姆勒跨海來臺提告後,引發產業界高度關切,官學界也才注意到這項危機,出現加速立法聲浪。

業界指出,從戴姆勒到現代,凸顯出若維修免責條款無法儘速完成立法,臺灣零組件廠只有在全球被外國競爭廠商掠奪的份,直接衝擊臺灣每年2200億元以上的產值,與3000億元以上的GDP,間接影響3400家汽車外觀件業產業鏈以上公司的生計,衝擊範圍甚大。

原廠逆襲 對公部門施壓

事實上,包括邱議瑩在內的27位立委,去年就提案修正,要在《專利法》內增加「維修免責條款」,讓民衆和臺灣汽車零組件廠能在不違反專利法的情況下,生產、銷售、使用未經原廠授權的副廠零件,讓汽車能夠維持既有功能及恢復外觀,也避免再被告。

但據瞭解,國外原廠也非省油的燈,透過遊說團體不斷倡議「臺灣不要縱容侵權、繼續當海盜王國」之類的論點,並透過各方管道對公部門施壓,連智財局都感受到壓力,藉此拖延修法進度,如今此案卷土重來,能否爲汽車零組件產業守住江山,各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