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智能產品帶給老年人更多尊嚴

當遇到困難或發生意外時,如果能擁有007那樣的裝備一鍵化險爲夷,生活該多麼美妙。

如今,很多老人在生活中實現了“一鍵操作”。比如,“一鍵報警”,在老人遇到險情或者突發事件時,觸碰按鈕,其家屬和最近的醫院急救站就會接到報警;還有“一鍵點餐”,只要在觸屏上選擇喜歡的飯菜口味,就可以完成點餐。系統給出的菜單,是根據醫生之前存入的用戶身體狀況和飲食禁忌自動生成的,科學健康。對於一些頭腦清醒、半失能,但是又不願去養老機構的老人,專門的起牀輔助設施如廁輔助設備以及上下樓輔助設備,可以方便老人獨立生活。老人的家屬或醫護人員則從手機App端隨時掌握老人的身體情況

這些智能產品之所以深受老年人喜愛,除了使用方便,更重要的是,它們讓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尊嚴。

相比之下,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的老年人因爲不會操作手機,不能在網上“預約掛號”,以致無法順利就醫的內容,就嚴重傷害着老年患者的自尊心。不久前,筆者電話裡引導老人進行網上預約掛號的操作,但就卡在“驗證碼”這個環節過不去,複製、粘貼的操作讓老人無所適從,結果循環申請十次驗證碼後,連當天預約掛號的資格都沒了。事後老人痛苦地說:“我怎麼這麼笨呀,不想掛這號了!”最終,筆者通過申訴,先解除了老人綁定在醫保卡上的電話,然後用自己的手機幫老人完成了預約掛號。

觀點認爲,老年人接受新鮮事物慢,與社會脫節等。筆者認爲,這事兒怎麼都怪不到老年人身上,如果“預約掛號”功能設置的時候就考慮到老年人的使用情況,就不會讓那麼多老年人生氣、着急、自尊心受挫。而且,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醫療機構應當爲老年人就醫提供方便,對老年人就醫予以優先。所以,即便技術上難以短時間內解決,醫院方面也應該依法,或者從“以人爲本”的角度,考慮到爲老年患者開通綠色通道。歸根結底,“尊老、敬老愛老”不能停留在口頭,而要深入人心、落到實處。

民政部在10月25日重陽節這天發佈消息稱:預計在“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5到10年後,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高齡。因此,日新月異的智能產品,無論如何不應該忽視產品的“適老性”,畢竟未來有3億多潛在消費羣體

近日,北京市老齡辦、北京市老齡協會發出倡議,呼籲政府相關部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將老年友好理念納入和諧宜居之都建設規劃;加快制定法律法規,保護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術中的合法權益優化電子政務服務應用,保障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務需要。

既然無法阻止衰老,就寄希望於不斷研發的智能產品,帶給老年人更多尊嚴。(謝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