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也懂「社交距離」?跳躍飛撲只爲空中美味特餐

保育員豐富化「Suki」的行爲,加碼於下午4點前後,將當日特餐垂掛在空中。(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尋找雲豹有撇步!臺北市立動物園雲豹的戶外活動植物茂密,遊客經常找不到「Suki」究竟「躲」在那裡,即便仔細觀察幾個牠在白天休息時,較常選擇的特定位置。保育員爲豐富化「Suki」的行爲,加碼於下午4點前後,將當日特餐垂掛在空中,讓民衆機會看到雲豹飛撲食物畫面,也讓雲豹展現野性的一面。

下次在離開動物園前,不妨到雲豹的戶外活動場前,和「Suki」一起共進晚餐。(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雲豹「Suki」105年底從德國烏帕塔(DER GRÜNE ZOO WUPPERTAL)動物園來到臺北,個性謹慎小心行動隱秘,通常在晨昏及晚間纔會活動。在戶外活動場前找不到雲豹的民衆,或許以爲夜行性的雲豹,應該在隱蔽的灌木叢裡休息,其實依照雲豹的習性,牠們更喜歡在可以掌控四周狀態的置高點停留,因此動物園也在活動場佈置許多樹幹連接向上延伸的空中廊道,讓「Suki」有更多的活動空間

活動場佈置許多樹幹連接向上延伸的空中廊道,讓「Suki」有更多的活動空間。(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Suki」和保育員已經有很好的默契,保育員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先透過監視器觀察「Suki」的位置,而原本室內休息的「Suki」,總是在聽到保育員開門聲音的同時,迅速從室內移動到戶外活動場,與保育員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由於雲豹是夜行、樹棲的動物,白天通常在戶外活動場頂部加裝的空中廊道上曬太陽,只有在下雨或紫外線太強時,纔會移動到仿巖上或是室內欄舍休息。

雲豹「Suki」個性謹慎小心、行動隱秘。(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內的食肉動物一天吃一餐,保育員在黃昏(15:30-16:00)送上當日特餐,多樣化的食物包括牛腱丁、雞肉、鹿腿肉天竺鼠、牛腱肉、豬大骨、羊排等,透過不同擺放方式及位置,除了提供雲豹充足的營養,也可以豐富牠們的行爲。下次在離開動物園前,不妨到雲豹的戶外活動場前,和「Suki」一起共進晚餐。

雲豹白天通常在仿巖上休息。(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由於棲地消失獵物豐富度下降與非法盜獵等因素,雲豹在野外數量持續下降,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IUCN)將雲豹列爲易危物種(Vulnerable),而臺灣的雲豹已於2014年宣佈在野外滅絕。

雲豹的戶外活動場植物茂密,遊客經常找不到「Suki」究竟「躲」在那裡。(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