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銀髮族運動 循序漸進別逞強

銀髮族運動必須依照個人運動習慣與體能、健康狀況,循序漸進。(萬華運動中心提供)

銀髮族怎麼運動最健康?北市技擊運動學系兼任老師、「鋼硬靈活」(Flexible Steel)課程全球講師俞齊親強調「沒有標準答案」,長者一定要按照自己身體狀況與過去的運動背景,在專家協助下循序漸進,尤其不建議影片就自行嘗試

「有人看影片就學着做,可是你不知道影片上示範的訓練強度,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強度。」俞齊親強調,有國民體適能指導員認證的教練爲銀髮族示範時,都要特別放慢速度動作小一些,以免學員貿然嘗試太高強度,不是做不到而灰心,就是受傷。

俞齊親指出,給銀髮族的體能訓練建議要很小心,除了目前身體健康狀況,還要了解學員是過去就有運動背景、沒有間斷,還是以前忙於工作一直疏於運動,現在退休後纔有閒,或是過去只有週末出來動一動的「週末運動員」,方法都不一樣。

「以阻力訓練(涵蓋重量訓練)來說,像槓鈴這種器材,如果年輕時沒有做過,老了也不要拿了。」俞齊親建議,如皮拉提斯、瑜珈徒手訓練,可以讓沒有運動背景的銀髮族切入,等到動作、軌跡正確練好,核心軀幹夠穩定並能調勻呼吸,再嘗試輕量啞鈴、壺鈴等器材,也能提升肌力

俞齊親也建議從頭開始、還算健康的長者,以時間距離爲依據來循序漸進提升運動強度,即使早上出去走10分鐘、休息5分鐘就回家,14天下心肺也會有明顯進步;若一開始走2公里太遠,得分3次才能走完,持續走下來,也許1個月後就可以不休息走完,也是一種進步。

既然銀髮族運動沒有標準答案,長者要去哪裡尋求專家協助呢?以臺北市爲例,市長柯文哲上月底才爲位於北市大天母校區的「臺北高齡健康前瞻中心」揭牌,扮演爲長者服務智庫。俞齊親補充,各大運動中心、私人健身俱樂部都會有教練背景資料,找專門指導銀髮族的教練,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