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錢投資造GDP 恐成調結構毒藥

年度的開始,又是各地方政府互別苗頭時刻,爲了政績加上城鎮化題材的發酵,不少地方城市紛紛端出GDP(地區生產毛額大餐,尤其是不少的省會城市,更將今年的GDP目標值上看12%。

爲了達標,砸大錢投資將成爲地方政府拉擡GDP的利器學者也擔心,如此恐怕會讓整個經濟調結構面臨失衡危機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多個省會城市對今年的地方經濟發展依然樂觀,GDP成長目標多數訂在10%以上,不少瞄準12%。其中,中部工業重鎮武漢市今年GDP目標要上看12%,力爭突破兆元(人民幣,下同)大關,提前躋身「兆元城市俱樂部」。

合肥市GDP目標也設在12%以上,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表示,按照目前的主要經濟指標和發展水準,合肥有望提前5年進入小康社會。另外,天津市南昌市今年的GDP目標也設定在12%。長沙市今年GDP目標也訂在12%以上。

爲了達成GDP目標,各地方政府恐怕會再砸大錢加速投資,也就是說投資依然是撐起各地方GDP的大旗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也曾經在國際金融論壇2012學術報告會上面指出,據不完全統計,爲了保增長,各地作出的投資規畫,已經達到了17兆元,這是不可持續的,問題暴露得很明顯。

宏源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範爲對新一輪投資衝動表示擔憂。他說,很多省市在過去5年、甚至2年內,GDP就翻倍增長。目前,只有用足夠的消費來爲投資買單,形成收入,資本回報率纔會上升,經濟才能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