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險生態圈初步顯現,助力中國承保能力走向全球

再保險“國際板”專門子公司成立、第二批配套業務規則亮相……正在上海臨港新片區舉行的2024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下稱“會議”)上,一系列再保險“國際板”建設階段性成果密集亮相,這也意味着上海再保險生態圈初步顯現。

“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加速推進,正逐步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再保險市場,爲我國再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深度參與全球風險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再保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和春雷在會議上表示。

一名再保公司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個成熟的國際化再保市場需要具有要素市場、有規模、有“朋友圈”、有定價能力,可以看到,目前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已經開始快步向上述目標邁進,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境外分入再保險業務,中國承保能力可以更大程度走向全球。

再保險生態圈初步顯現

今年8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發佈《關於加快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建設要素集聚、業務集中、交易活躍、規則完善的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下稱“登記交易中心”)。同月,新修訂的《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發佈,從地方立法層面爲登記交易中心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時隔2個月,作爲再保險“國際板”重要載體的登記交易中心的最新建設進展,在2024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上官宣。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實施意見》明確支持上海保險交易所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專門子公司。會議上,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再添重要載體。

業內人士認爲,設立專門子公司能夠進一步增強對登記交易中心的專業化運營管理,優化登記交易中心的架構。據瞭解,該專門子公司用時僅兩個多月即獲批成立,將錨定構建機構集聚中心、業務交易中心、風險管理中心以及統一登記服務體系的“3+1”目標任務,切實履行服務交易市場運營、輔助監管、自律管理等職能作用,精準對接臨港新片區各類專項支持政策,有力提升登記交易中心服務效率、專業水平和安全性。

“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爲國內專業再保險機構代表的中國財產再保險公司將正式獲批入駐,這標誌着臨港再保險產業鏈的拼圖逐步補齊。”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趙義懷在會議上稱。

自去年首批四項配套規則發佈以來,登記交易中心第二批配套業務規則也於本次大會正式亮相。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此次第二批配套的四項規則涉及業務管理、信息管理、席位管理等方面,覆蓋跨境再保險、境內再保險業務,推動市場運行更加高效、規範、透明。

例如,此次發佈的《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業務規則》在參與人管理、交易流程、信息披露、風險管理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規範定義和要求,其中明確建立場內再保險交易信用評價機制,逐步完善信用評級制度,根據參與人機構註冊信息、交易行爲、履約記錄以及其他相關信息開展信用評價,並公開發布參與人信用評價信息。業內人士認爲,這爲選擇交易對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標準,推動再保險交易的透明度、效率與安全性,促進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另外,隨着登記交易中心的建設不斷向前,其境外分入規模也在顯著增長。會議上傳遞出的信息顯示,人保財險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在10月15日前完成全量國際分入業務的交易信息錄入,規模超20億元,場內業務規模躍升至第一。

“在金融監管總局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當前已在政策支持、業務規模、市場開放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趙義懷錶示。

一個要素豐富、業務集中、交易活躍的再保險生態圈初步顯現。

助力中國承保能力走向全球

從去年6月陸家嘴論壇上再保險“國際板”正式啓動以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建設力度顯示了對這一載體的重視。

在業內人士看來,建設國際再保險中心是我國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推進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中亦發揮着重要作用。再保險作爲國際性最強的“保險的保險”,在加深我國保險市場與國際保險市場的聯繫、形成統一高效的國內保險市場方面均發揮着重要作用。縱觀國際,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都擁有發達的保險、再保險市場。

和春雷在會議上表示,當前,各種重大戰略機遇不斷疊加,各類積極有利因素加速聚集,同時,極端氣候變化、地緣政治風險所帶來的挑戰也在不斷增加,再保險行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

“目前,全球商險公司正處於發展的十字路口,面臨持續的長期挑戰:高通脹、利率波動、淨零轉型、不斷演變的風險性質、持續收緊的承保能力以及收縮的勞動力市場,其中很多也正是當下中國財產險行業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難題。但與此同時,中國財產險行業也正處於戰略機遇期。”麥肯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當前,雖然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但從再保險維度看,再保險逆差較大。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分出至境外保費規模約1120億元,境外分入保費規模約283億元,再保險逆差近4倍。

在行業轉型階段,疊加再保險逆差的背景,以及費率較高、保險條款較嚴的再保“硬週期”,正是中國承保能力作爲一個新的供給方走向全球的好時機,而再保險“國際板”無疑是必不可少的載體。

“這樣的基礎設施非常重要。”綜合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再保人士觀點,傳統的再保流程通常被稱爲“熟人的生意”,一般都由各家分公司分散進行,通過上述登記交易中心,交易數據和流程變得標準化,能夠使得信息獲取和篩選更爲便利,以此提高交易效率;同時,高度自動化的信息登記系統以及結算系統,可以大幅降低人工錄入的工作時長並減少出錯風險。

再保人士普遍認爲,隨着登記交易中心的逐漸完善,期待未來國內的保險公司可以進一步釋放更多境外分入承保能力,可以小步、穩健地多做境外風險的承保,這樣既能分散風險、提升抗風險能力,也可以提升我國再保險市場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扭轉我國再保險逆差的現狀。“當境外分入的交易量大了之後,再保險中心的定價權也會提升,這是國際再保中心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前提均是對具有定價權的交易主體的吸引力,而吸引力由營商環境、機構設立的靈活性、稅收優惠、人才政策等配套制度所決定。”上述再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個熱鬧的再保險國際會議本身也是國際再保中心的“標配”。與直保市場不同,權威的再保市場國際會議還帶有重要的磋商功能。

據瞭解,作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靚麗名片,2024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吸引了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360餘家機構超1300人蔘會,規模躋身全球四大再保險交易商年會,本屆大會也是全球首個直保公司、再保險公司均組織再保險續轉路演的磋商交流大會。

從2019年至今,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已成功舉辦五屆。數據顯示,前四屆累計吸引全球近1500家機構、5000餘位專業人士,達成意向交易金額超1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