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緩無人駕駛將導致中國人工智能落後,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
作者:劉永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最近,無人駕駛走紅,引發了公衆對於無人駕駛車可能取代出租車、網約車的擔憂,甚至有傳言稱部分地區將全面禁止無人駕駛出行服務。當然,該傳言已被證實爲謠傳。
如何看待無人駕駛技術普及,以及由此引發的公衆對其可能造成失業的擔憂呢?我有以下兩點看法:
第一,無人駕駛普及會創造新的職業機會,成爲就業蓄水池。
不可否認,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讓少部分職業被替代:蒸汽機的發明取代了礦井挑水工、汽車取代了馬車伕、計算機取代了打字員等等。然而,我們應該注意到兩個現象,一是被新技術替代的舊崗位往往由於技術停滯、准入門檻較低已陷入惡性“內卷”,從業者的工作環境惡劣,收入難以增長;二是隨着新技術普及,會創造更多新崗位,這些新崗位工作環境更好、從業者收入也更高。
無人駕駛普及將延續這種規律。目前,國內出租車、網約車行業事實上已陷入“內卷”死循環,從業者收入日益微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4年,全國網約車司機已超過700萬,三年翻了近三倍,而出行用戶規模卻在緩慢下降。這種“粥少僧多”的局面,導致網約車司機生存狀況愈發堪憂。很多司機爲了節省生活費用,幾乎24小時都生活在車裡,乘客經常爲打到“臭車”煩惱,出行體驗得不到保障。這種現象背後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出行平臺獨大之後對網約車司機無底線的高抽成,被困在平臺算法裡弱勢一方的網約車司機,一步步徹底喪失了話語權。
數量佔比極低的無人車,並不是造車網約車司機失業的原因,行業技術停滯、市場飽和,平臺成爲慵懶壟斷者後,不斷搶佔網約車司機的剩餘價值纔是問題之根源,只有普及無人駕駛這類新技術才能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我看來,無人駕駛會催生新的職業機會,比如安全員、調度員、地勤人員、研發測試工程師等等。最近,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公示,擬增加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等19個新興職業納入職業目錄。互聯網招聘平臺數據也顯示,無人駕駛產業的招聘需求逐年攀升。新就業機會中大部分都是勞動密集型職業,比如“人工智能數據標註師”,工作職責主要是爲人工智能標註數據,對學歷沒有很高限制,經過簡單培訓就能輕鬆勝任。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經有數百萬“人工智能數據標註師”從業者,隨着未來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此類職業有望成爲新的勞動力蓄水池。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行業自動化程度越高,容納的就業反而越多。只有鼓勵創新,鼓勵使用新技術,纔有更多人願意投身創新,創新者越來越多、越做越大,需要的工作崗位就越來越多。最終受益的還是普通求職者和消費者。
第二,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暫緩無人駕駛將導致中國人工智能落後。
因爲無人駕駛出租車上路,就認爲無人駕駛會徹底取代出租車和網約車,因而沉迷於鼓吹暫緩無人駕駛技術普及,只會導致中國技術落後。
目前,無人駕駛已經成爲中美技術競爭的焦點。無人駕駛是人工智能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每一次人工智能技術進步都會讓無人駕駛上一個臺階,中美無人駕駛技術的競爭,本質上就是人工智能的競爭。
美國一方面通過加大技術投入、立法保障、資本擴張等政策手段,加速發展無人駕駛;另一方面則對中國無人駕駛的發展十分忌憚,制定各種政策進行全方位打壓。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兩黨在限制中國發展人工智能上的態度高度一致,都試圖打造從算力層、模型層到應用層,從產品管制到資本管制的全方位框架,全方位抑制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發展。有美議員公開呼籲限制中國企業無人駕駛企業發展,美國還以數據安全等名義爲由,限制中國無人駕駛企業赴美測試。
另一邊,毫無束縛的美國科技企業也在快速衝刺搶跑。特斯拉近期宣佈,旗下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將在10月發佈,年底入華,給國內企業帶來了更大壓力。自2023年底特斯拉發佈FSD V12(完全自動駕駛)以來,國內企業普遍擔憂無人駕駛技術差距被拉大,有企業更是表示特斯拉FSD已領先國內無人駕駛1.5-2年。除了特斯拉之外,Waymo、Cruise等美國無人駕駛企業,也在加大技術投入、加速規模化上路運營。
無人駕駛技術面臨的最大阻礙,是真實世界各種突發情況帶來的安全隱患,這些隱患無法通過模擬獲得,必須在真實道路持續測試。無人駕駛必須在應用中去發展,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跑起來。讓無人駕駛企業有序進入以出租車、網約車爲絕對主導的出行行業,目的是促進中國無人駕駛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發展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大量就業。
有序發展無人駕駛,就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同時強調“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工信部已明確將無人駕駛汽車所屬的智能網聯汽車定義爲新質生產力,並排在“新支柱新賽道”的首位。
我們看到目前國內各大城市紛紛競逐無人駕駛新賽道,出臺政策支持無人駕駛規模化落地。全國已有五十多個城市出臺自動駕駛試點示範政策,其中深圳、上海、江蘇、杭州等多省市已制定自動駕駛相關地方立法,不斷加速拓展應用場景,讓更多無人車在路上先跑起來。
新科技發展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各種阻力。面對社會輿論的質疑,專家、政府和車企應該加強與社會公衆的溝通和交流。在無人駕駛網約車推廣和運行過程中,更要持續發揮技術民主化機制的作用,即時聽取各利益相關方的反饋意見,妥善處理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爲新科技應用、推廣和落地保駕護航。
新科技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工具,無人駕駛、人工智能對社會生產力的推動作用已經展現在眼前,我們絕不能因噎廢食。20世紀就有人提出來,當時的科技已經完全夠人類使用了,繼續發展只會導致更多新問題,應該讓科技靜止,科學家不要再搞研究了。這類極端非理性想法,從來沒有被社會嚴肅對待過。當前的無人駕駛和人工智能技術也同樣如此,不發展纔是最大的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