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超14億的川藏第一橋,絕無僅有的“中國式奇蹟”

金秋十月,在中國最美的景觀大道318國道上,自駕遊者絡繹不絕,在途經雅康高速瀘定段的大渡河河面上,能夠見到一座大橋,紅色的橋身,巍峨聳立在崇山峻嶺之間,雄偉壯觀、氣勢磅礴,這就是被稱作“川藏第一橋”的瀘定興康特大橋。

興康特大橋是雅康高速核心組成部分,橋全長1411米,主跨1100米,橋面至大渡河水面高達239米。

洶涌的大渡河在二郎山與貢嘎山之間的崇山峻嶺中奔流不息,歷經千百萬年的沖刷,劈開了橫斷山脈,形成了絕壁大峽谷,這裡處於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帶地區,在這裡建橋,地理地質條件極爲複雜,而且還有特殊的風場環境,這裡峽谷瞬間的風速可以達到32.6米每秒,相當於12級颱風的風速。

興康特大橋2014年9月正式開工,工程總投資超過了14億元,建設期近5年,大橋體量巨大,僅澆築的混凝土就高達29萬餘立方米,橋上的懸索鋼絲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半,這樣一個令人震撼的超級工程,爲了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橋樑建設者們在設計施工中採用了大量的創新型設計。

該橋採用的兩塔兩錨固定支撐結構,需要在海拔1617米的高山峽谷間,架起跨度爲1100米的懸索索塔,如何拉住懸索是工程的關鍵,爲保護生態環境,該橋採用了隧道錨施工技術,在雅安岸一側,向山體斜下方開鑿了一條長159米的隧道,用1000噸鋼材在隧道頂端建起10層樓高的鋼架結構,灌注8600立方米混凝土,用以拉住索橋,能夠承受2.8萬噸拉力,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隧道錨。

在大橋康定岸一側的重力式錨碇平面面積5100平方米,相當於12個籃球場大,僅砼方量就達到9.1萬立方米。大橋還攻克了高烈度地震區混凝土橋塔設計的世界級技術難題,多項技術指標開創了高海拔地區的先河。在第36屆國際橋樑大會上奪得被譽爲國際橋樑界“諾貝爾獎”的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再次成爲“網紅”橋樑。

2018年的最後一天,大橋正式開通,也意味着雅康高速全線通車,從成都出發到康定的行車時間從原來的8小時縮短到了4小時。

在瀘定大渡河大橋下游約5公里處,在大渡河上還有一座遊人如織的橋樑,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瀘定橋鐵索橋,也就是當年中央紅軍長征時飛奪的那座橋。

自古以來,大渡河都是漢藏交流的屏障,物資轉運全靠渡船或溜索,軍隊調動更是不便。公元1705年,清康熙皇帝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了第一座鐵索橋,當時的工匠將那時最先進的技術和工藝運用於瀘定橋的修建,在全橋12164個環環相扣的鐵環上,至今仍可看到一些獨特的標記。

康熙帝還御筆親書了瀘定橋三個大字,從此瀘定鐵索橋便成爲連接藏漢交通的紐帶,。

如今三百年的老橋與現代化的大橋都巍然佇立在大渡河畔,特別是最近20年來,從紅軍當年強渡大渡河的安順場到瀘定縣境內,在長達100多公里的河段上,先後建成了近20座現代化大橋,新橋老橋交相輝映,見證了中國橋樑建設的光榮與夢想。

歡迎關注慕士塔格的季風,讓我們一起去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