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能用歐元的縣城 藏在平平無奇的山窩窩裡

(原標題:中國唯一能用歐元縣城,竟藏在這個平平無奇的山窩窩裡)

來源:九行

快兩年沒出國旅行的老藝術家,真有點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心,好在還能挖掘國內隱藏的寶藏目的地。這不,最近找到了一座歐洲味極其濃厚的縣城,在這裡逛一圈隨手一拍,都是“假裝在國外”的系列。

老藝術家也沒想到,這裡並不在沿海地區,而是坐落在浙江東南部麗水市的山城,名叫青田

△藏在大山裡的“小歐洲”。/圖蟲創意

可能很多人並沒有聽過青田縣,但關於這座小城的幾個名頭讓人不明覺厲——“中國房價第一縣”“外匯第一縣”“中國金融十強縣”“人均存款第一縣”……

別看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山窩,雖然只有57.5萬戶籍人口,卻有33萬華僑華人漂洋過海,分佈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80%都集中在歐洲。

怪不得這裡被稱爲“大山裡的小歐洲”,滿街的歐洲風情建築街邊隨處可見的酒吧咖啡店和西餐廳地道西班牙火腿意式香濃咖啡飄過,恍惚間還真以爲穿越到了歐洲某個小城。

△青田乍一看都以爲是歐洲小鎮。/圖蟲創意

但偏偏這裡的高山遠水在提醒我,它叫青田,是浙江麗水的青田。

最有歐洲味的縣城,青田也

由於浙江實在太“散裝”了,容易讓人迷惑它的氣質,單單拎出一個縣都有自己的個性。

比如青田,國人大多可能聽過中國四大名石“青田石”,卻不知原來青田是浙江的一個縣,位於甌江中下游,所屬的麗水市也一貫低調,倒是東邊的溫州和北邊的台州更有名氣。

地處浙南山區的青田,境內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00多座,山地丘陵佔到了90%,河流平地各佔5%,這種地形特點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描述。

△青田位於浙南山區,梯田之景絕美。//圖蟲創意

或許你會覺得這麼一個江南山城很難跟歐洲風情搭邊,但青田偏偏不按常理出牌,誰說江南水墨畫與歐洲風景油畫絕緣?青田明明混搭得很妙。

當你在青田縣城街邊行走,映入眼簾的是充滿歐陸風情的建築,尤其在縣城中心的華庭街和寶幢街。

△青田縣城的網紅橋。/圖蟲創意

到了晚上,逛到臨江路一帶,這裡素有“歐陸風情一條街”的美稱,夜色下上百家酒吧、咖啡店和西餐廳的霓虹燈迷離閃爍,白天街邊飄着中國古典戲曲,晚上又轉換成西班牙舞曲,一時間讓你模糊自己的GPS定位。

臨江的另一面,還有始建於1988年、承載着青田人日常生活龍津公園,龍津公園就像是青田山水的濃縮版,不僅有雙鶴碑、大象石等這種上世紀90年代的老鵰塑,還能瞥見拿破崙、大衛、哥倫布等歐式雕塑,兩者截然不同的畫風意外混搭。

△青田龍津公園洋味兒雕塑。

要是說縣城的繁華並不代表什麼,到了青田的鄉鎮,你會發現無論到了山口鎮的花旗街,還是青田華僑發源地之一的阜山,依舊能看到一批西洋味十足的歐式別墅。

大飄窗、羅馬柱、小庭院迷亂了你的眼,不免會產生時空轉換的錯覺:該不會穿越到哪座歐洲城堡了吧?

△中國最美鄉村之洞背村。/圖蟲創意

在社交平臺上,青田的鄉村是隱藏的“網紅大片收割機”。

在這裡隨手一拍都是大片,石帆鎮垟嶴村被稱爲“小鎌倉”,無限延伸的鐵軌和偶爾穿過的火車,神似《灌籃高手》的原畫場景地。

青田仁塘灣村的綠灣山莊,憑着無邊泳池、水晶教堂、天空之境和巴黎小屋等莊園景觀,被譽爲“小聖托裡尼”,地中海風情濃郁。

△青田“小鎌倉”和“小聖托裡尼”。/圖蟲創意

如果你以爲到此爲止,那還是低估了青田。

它的歐洲味是360°無死角的日常浸染,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聽起來都有點凡爾賽——穿着睡衣就能下樓走進一家意大利餐廳,吃上最純正的意大利餐和葡萄酒;不出三步就能到一家咖啡館,點上一杯意式濃咖閒聊發呆。

△青田到處都能見到咖啡館。/圖蟲創意

據不完全統計,在青田,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有近300家,遍佈大街小巷。

當地人還笑稱,青田人每天要“殺”掉近10000杯咖啡。當地的農民下田割稻、下塘捕魚前喝上一杯咖啡這種事都稀鬆平常。

對了,這裡洋氣的消費習慣讓人目瞪口呆,央視記者還曾專程過來體驗用歐元買菜、買日用品的日常。

要shopping青田人會去中國僑鄉進口商品城,那裡能買到地道的西班牙火腿、意大利牛排、純正的巴西咖啡、德國啤酒等來自世界各地的進口商品。

△中國僑鄉進口商品城能買到很多進口商品。

縣城中心有條被譽爲“僑鄉華爾街”的新大街,中國銀行高懸的大屏幕還躍動着美元、歐元等世界各地的貨幣匯率。

連菜場的大爺大媽都對匯率行情瞭如指掌,據說在青田,他們見面打招呼第一句話不是“吃了嗎?”,而是問“今天匯率多少”。

逢年過節長輩給孩子封的紅包,也可以是歐元。歐元對於青田人來說,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之物。

爲什麼青田的歐洲味這麼濃?

也許很多人不解,青田這種典型的山區地形地貌,在我們通常的印象中都屬於窮鄉僻壤之地,洋範兒從哪而來?

要是你深入瞭解青田,你會發現這是歷史和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當中蘊藏着青田人闖蕩海外的血淚打拼史。

△青田僑鄉風貌。/《世界青田》

青田建縣於唐朝,因縣城西北郊的青田山而得名。它還有一個別稱——“鶴城”,當中還有段美麗傳說:據說唐朝時期青田的甌江經常發大水,令老百姓苦不堪言,恰巧一對白鶴從甌江邊飛來,苦於治水之難的縣令朱匡有了思路,在此處修建了一座堅固的城池,爲表紀念,青田也得名“鶴城”。

一個小小的地名常常能窺探出地方的脈絡,青田先天的地理條件險峻,甚至談得上惡劣。早在唐宋時期就隸屬麗水市管轄,古人稱麗水爲處州,地處偏遠,但好在夾在浙、閩之間,爲兩地的咽喉要道。

所謂“東南之磽壤也”,山多地少、土壤貧瘠、自然災害多而頻繁等都是青田的天生弊端,在“以農爲本”的古代傳統社會,青田縣自古就處在中心文化的邊緣地帶。

△青田自古就位於邊緣地帶。/圖蟲創意

但好在有直通海洋的甌江滋潤,順甌江往東南不遠就是商業氣息濃厚的溫州。青田人不得不考慮最適合的謀生之道,“窮則思變”“外出討生活”或許是青田人出走的最佳註解。

總要有一技之長才能有底氣闖蕩世界,青田人早先靠的就是青田石。

青田石的價值也在清末民初應運而生,作爲青田縣的特產礦石,以其“產地寬廣、色彩豐富、花紋奇特、品種繁多”聞名,成爲雕刻藝人的首選,如今更成爲“四大國石”之首。

△青田石是印章常用的材料。/圖蟲創意

精湛的青田石雕技藝給當時的青田人找到了一條新的生存之道,還因此打開了海外市場,青田石雕在國際市場一炮而紅,也造就了青田人在異國發家致富的美名。

多得青田石的牽引,出去漂泊的人可以藉此謀生。隨之而來的清政府閉關政策的解封、蘇伊士運河的開闢、西伯利亞鐵路的開通,又給青田人遠赴海外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早期青田人出國要不就是擔着小件石雕通過西伯利亞鐵路走向歐洲各國,要不就通過水路,到上海坐船至歐洲。

據1935年英文版《中國年鑑》記載,早在17、18世紀之交,就有青田人經過西伯利亞深入歐洲販賣青田石,光緒年間還有赴日販賣石雕,而後轉做苦工的青田人。

△青田石雕名譽天下。/《世界青田》

再加上青田自然災害頻發,正逢一戰時期,英法等國不同程度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現象,於是中國採取“以工代兵”的方式參與戰爭中。據1922年法國戰爭部統計,在法國僱傭的36941名華工裡,其中有2000多人來自青田。

日本對華工的需求也很大,也直接促進了溫州、青田等地赴日的人口流動,壯大了華僑隊伍。

△1965年的浙江青田,洋氣初現。/維基百科

自然因素和歷史戰亂的推動,讓青田人早早就選擇背井離鄉,拖家帶口紮根海外。據史料記載,改革開放後在海外創業的青田人大多靠“三刀一提”——即拿菜刀的,開餐館做廚師;拿剪刀的,在服裝店做裁縫;拿剃頭刀的,開理髮店;一提,就是提着籃子在街邊販賣特色商品的。

別小看小小的青田,它有着300多年的華僑史,所謂“家家有華僑,人人是僑眷”,特別是歐洲,已經成爲青田華僑重鎮,佔據了總出國人口的74.8%,以西班牙和意大利最多。

△青田在外的華僑主要分佈在歐洲。/《世界青田》

早早走出去的青田人正是浙商的縮影。2012年到現在,華僑開始出現了迴歸浪潮,正值歐債危機爆發,歐元區經濟持續低迷,回鄉投資的華僑越來越多,青田的“歐洲味”也正是源於這些出國闖蕩的華僑的回鄉建設。

直到1997年,青田才甩掉了貧困縣的帽子,甚至在往後的18年,青田縣異軍突起,躋身全國百強縣,這跟華僑的反哺脫不了干係。

△青田的歐式風情建築跟華僑回鄉建設有關。/圖蟲創意

青田人,浙江難得生出的英氣

很奇怪,青田在浙江像是異類,但又意外讓我看到了浙江本色——溫潤如玉石,缺了點棱角的爆發力,但又多了不服輸的韌勁和闊達的氣度。

曾看過《世界青田》紀錄片,當中以外國小夥眼中 的“國風青田”和中國姑娘眼中的“洋範兒青田”互爲襯托,相得益彰。在老藝術家看來,這裡就是山水與霓虹交相輝映的青田,看似洋範兒,底色卻是江南山城的英氣。

△一半江南一半歐洲的青田。/《世界青田》

青田石除了是青田人打開國門的引路石,它還有美麗的故事——傳說是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遺落人間的五彩石,曹雪芹《紅樓夢》中青埂峰下的頑石,也取材於這個傳說。

這麼看來,這股“頑勁”或許是青田人性格的絕妙註解。

青田話是在外的青田人認識老鄉最重要的標誌,不同於江南的吳儂軟語,青田話重音更明顯,語速更快,聽着就能感受青田人雷厲風行的性格。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許正因爲青田縣“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催生了青田人吃苦耐勞、質樸敦厚的務實性格。

青田人出了名的“性剛勁,無諂諛態”,在困境面前,青田人想到的不是安於現狀,而是靠着敢於冒險、勇於拼搏的性格一路開拓。

△青田險惡的環境反向催生了他們不安分的性格。/圖蟲創意

季羨林在《留德十年》一書中曾提到過自己在德國留學期間,遇過不少青田商人:“他們每人背上一袋青田石,沿途叫賣……有的人走海路,爲了逃票省錢,讓人把自己鎖在貨箱裡,再買通船員,在海上航行時,夜裡偷偷打開貨箱,送點水和乾糧,解解大小便,然後再回到貨箱裡鎖起來。到了歐洲,船登岸時,打開箱子,有的人已經成了一具屍體。”

季羨林說,這些青田人辛辛苦苦,積攢下一點錢,想方設法要帶回青田老家,這些人誓死都不忘故國。

疫情期間,低調的青田人刷爆了存在感,成了聯繫中國和意大利乃至歐洲的紐帶。在中國疫情嚴重期間,意大利中部瑞安華僑華人總會曾向國內同胞捐贈3萬多個口罩;意大利疫情嚴重期間,青田也與麗水聯動,捐贈的防疫物資通過空運發往意大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遍佈世界的青田人正在踐行當中。

△青田海外華僑特別多。/新聞截圖

在青田人中間還流傳着這樣一句話:闖五洲,走四海,走不出青田的水和山。青田人遍佈世界各地,而且是出了名的團結,出國在外一人紮根,大家族守望相助。

他們的鄉土和家族觀念較厚重,有很深的落葉歸根情結,衣錦還鄉是他們外出打拼的願景和動力,這就是爲什麼近年來青田的高層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很多鄉間別墅都建得跟歐式小洋樓那般復古華麗。

在青田,縣城沒有一家工廠,本地GDP在浙江來看並不高,但早在2016年人均存款就超過10萬元,外匯存款達4億美元,縣城房屋均價超過2萬元/每平方米,核心地段還達到4萬元/每平米,甚至比很多省會城市房價都還要高。

△青田的洋氣隨處可見。/圖蟲創意

要是你到了青田,或許會覺得僑鄉味特別濃厚。

村裡經常能見到一個老人帶着兩三個孩子生活,孩子的父母都在國外打拼,在老人家裡,可能還掛着三個時鐘,分別顯示中國、西班牙、德國三地時間,方便給遠在歐洲打工的子女打越洋電話;外語學校很多,教學多以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德語等爲主,英語反倒居於次位了。

青田的大山深處還藏着“聯合國村”——方山鄉龍現村,在村裡的田魚養殖專業合作社,還能找到中國首個村級外幣兌換點。往年青田人回家過個年,聊起海外生活,彷彿在餐桌上就聚齊了小半個聯合國。

△青田人聚餐就是一桌“聯合國”。/《世界青田》

但餐桌上的田魚,即甌江養的一種魚,是鯉魚的變種,是青田人難以忘懷的家鄉味。

青田田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00多年前,方山鄉龍現村就是具有濃郁田魚文化的古村,這裡家家戶戶都有水塘,房前屋後都養魚,青田各地的廟宇祠堂,都能見到田魚的圖案;每年在青田舉辦的元宵燈會上,“青田魚燈”和“青田魚燈舞”已經成了享譽中外的民俗文化瑰寶。

△稻田魚是青田的家鄉標誌。/《世界青田》

如今青田田魚也像青田石雕那般闖出了國門,暢銷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爲中餐館的招牌。

田魚幾乎滲透到了青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每逢佳節每個家庭必備的佳餚,就是田魚; 村裡人女兒出嫁,還會用田魚來作嫁妝; 當地人傳統的手藝還包括用木炭薰曬魚乾。

這些田魚魚乾隨漂洋出海的青田子女帶出國門,似乎比青田石雕更像一種家鄉的圖騰,時刻提醒着他們:前方路再黑暗,家裡始終爲你留燈;無論到了多遠,記得勿忘初心。

△薰魚乾是青田人的家鄉味。/《一個人的美食》

參考資料:

1.世界的青田,也是中國的青田 Feerk 旅行

2. 能用歐元買菜的浙江縣城,跟着當地人吃了一次真的封神了 尋味星球

3.浙江青田,爲何這麼厲害?地圖帝

4. 浙江小縣10萬人在意大利:疫情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華僑之鄉” 世界華人週刊

5. 浙江人,平平無奇的賺錢小天才 本站上流

6.意大利爲什麼有這麼多浙江人?瞭望智庫

7.青田華僑華人與中歐文化交流 郭劍波、陳紅麗

8.重新發現青田,民國青田華僑檔案史料論述 徐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