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決定一切:國富之道,量子創新
國富創新(00290.HK)1月24日發佈公告,披露已於當日在公司內成立量子創新戰略委員會。
國富創新近一年在量子科技領域進取心明顯。2024年6月,國富創新公告戰略投資深圳量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量旋科技”);2025年1月10日,該公司發佈公告,擬將公司名稱從“國富創新有限公司(GoFintech Innovation Limited)”改爲“國富量子創新有限公司(GoFintech Quantum Innovation Limited)”,在港股市場引發強烈關注。
透過這些頻頻動作,不難看出,國富創新正在以十足的信心及堅毅的決心,佈局量子科技領域的前瞻機遇。
量子科技的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1900年。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在愛因斯坦、玻爾、德布羅意、海森堡、薛定諤……乃至中國的潘建偉院士等科學家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科研組織及公司逐漸將量子科技從實驗室推向了實用乃至商用領域。如IBM、谷歌、亞馬遜、甲骨文等超級體量公司,以及國盾量子、IonQ、Rigetti、D-Wave等行業新銳,紛紛在2024年迎來了技術或商業訂單上的突破。其中,尤以谷歌發佈量子芯片Willow最爲讓業界激動和看到曙光,因爲Willow 5分鐘的計算工作產出,當今最先進的超算需要運算10 septillion年(即10^25年)才能完成。
量子科技被視爲可預見性的“顛覆性技術創新”,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及量子精密測量共同組成了愈加繁榮興盛的量子科技研發及商業體系。量子計算有潛力解決經典計算機無法高效解決的問題;量子通信的量子密鑰分發技術提供了安全通信的新方法;量子傳感等技術在醫療、能源、環保等多方面應用前景廣闊。
格外值得一提的是,量子科技在2024年迎來技術及商業訂單大爆發的特殊背景,是AI浪潮的波濤洶涌。目前美國三大AI聯盟,微軟-OpenAI、亞馬遜-甲骨文、谷歌-甲骨文,涉及公司幾乎也同時均爲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領域的頂級領導者。
科技巨頭們在搶佔AI激烈競爭的制高點時,無一例外均對先進算力有着近乎飢渴般的需求、對大模型的訓練成本有着極致的敏感。而量子科技,能給這些公司的AI焦慮提供足夠安撫,乃至緩解。如“AI軍火商”英偉達,向谷歌和亞馬遜等提供CUDA Quantum開源混合量子計算平臺;甲骨文則利用英偉達A100 Tensor Core GPU集羣和英偉達CUDA Quantum開源混合量子計算平臺支持的甲骨文雲基礎設施,向谷歌和亞馬遜等提供測試和開發混合量子計算服務。
可以說,在“AI-量子”雙重buff構成的未來趨勢面前,一個商業組織越儘快選擇投身其中,越能更好掌握未來商業機遇的主動性。
回到本文開篇提出的國富創新成立量子創新戰略委員會一事。該公司在公告中披露,“爲更好地專注於量子科技業務的創新發展和戰略佈局,提高決策及管理效率,故成立量子創新戰略委員會……委員會由李春光先生(非執行董事)擔任主席……委員會將負責本公司量子科技業務的投資及決策”。可以說,目前該公司在力爭打造爲“港股量子第一股”的進程中,已事實上大手筆投入財力(之前收購量旋科技股權等)、人力等資源。不排除後續該公司將有更多動作來做大勢能、提高聲量,包括成立以量子產業投資爲目的的量子股權基金等。
此外,公開資料顯示,除了國富創新與被譽爲“中國量子通信第一股”的國盾量子重合的天使投資人深耕、佈局科技領域多年,此次擔任量子戰略委員會主席的李春光先生,也是一位在科技領域擁有豐富科技創新與戰略管理經驗的高管。李春光先生簡歷顯示,他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專業,後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哲學碩士學位,其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及數字科技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兼任元宇宙與人工智能三十人論壇等多個科技領域的學術及商業組織的重要職務。
之於擁有工程學及哲學複合背景的李春光先生,量子科技作爲誕生僅百餘年、嚴肅發展僅數十年的年輕領域及學科,也亟需跨領域跨行業的人才、組織來爲該領域注入強勁推動力。跨學科研究思考,跨行業量子創新。
從收購量子科技資產,到提出更名,再到變革內部組織,一步步圍繞量子科技順勢而爲的國富創新,若沿此路堅毅前行,註定將成爲推動中國乃至世界量子科技行業顯著進步、爲香港乃至全球資本市場參與者提供一扇觸達量子科技行業發展遠大機遇的偉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