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男/你想進臺積電嗎?
最近臺積電將赴美投資千億美元的新聞引發全球關注,臺灣也受到很大的震撼。除了各方討論不斷,更有兒童補習班抓緊此一風潮,推出以「前進臺積電」爲號召的小一數理班(AI先修班),並稱幼稚園大班也可報名參加,真是讓人啼笑皆非。這麼早就立下進臺積電的宏願,到底是父母想進臺積電?還是小朋友對臺積電已情有獨鍾?
這個補習班的文宣效果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但的確反映出目前臺灣社會對臺積電的崇拜與追捧,甚至到了全民皆想「臺積電化」的地步。事實上,「前進臺積電」的口號並不新鮮,以往多在大學生甚至高中生之間流傳,如今竟然往下到小一、甚至幼稚園,實在是教育競爭的極致表現。
這個現象頗耐人尋味,究竟背後是父母焦慮下的教育軍備競賽,還是小孩真的懂得欣賞臺積電的卓越與價值呢?事實上,無論在社羣媒體還是親子論壇上,都可發現許多家長充滿焦慮,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因此,只要有「AI」、「半導體」等關鍵字眼出現,便急忙報名參加,甚至不惜砸下重金。
然而,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幼稚園或小一的孩子,怎麼會懂得什麼是「半導體」、何謂「晶圓代工」?更不可能理解臺積電的技術與產業價值。他們之所以被送到這些課程,絕大多數都是父母的期待在推動,而非孩子本身的志趣或熱情。
不過,這也反映出一些父母教育觀的錯亂,這些家長似乎認爲只要早一步,就能確保孩子未來勝出,於是教育年齡不斷提前,內容愈來愈成人化、專業化。但事實上,兒童階段最需要的是培養好奇心、探索精神以及基本的社交能力,而非填鴨式的灌輸知識。
此外,這類文宣背後更大的隱憂在於,可能誤導家長以爲「只要上了這種課,就能前進臺積電」,進一步加深社會對職業價值的狹隘化。臺灣經濟與科技發展固然離不開半導體產業,但社會要健康發展,不能只有臺積電一家獨大,也不能只有半導體人才纔是成功標準。
而更值得深思的是,這樣的趨勢對臺灣教育環境的影響,長遠看來可能是負面的。孩子從小被迫接觸過於功利導向的教育,不但可能剝奪了他們快樂童年的權利,也可能導致日後對學習產生反感。反觀那些真正能夠進入臺積電的優秀人才,並非從小就學習晶圓代工或半導體原理,而是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出了紮實的數理基礎、創新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與其追逐短期的熱潮,家長不如真正瞭解孩子的天賦與興趣,讓他們在探索與快樂中找到自我。社會也應該反思,除了臺積電,我們還有更多元的職業、更廣闊的人生舞臺值得孩子們去追尋;畢竟,孩子的夢想不應該被限定在一個企業、一個職業,甚至一種技術上,而應該擁有更大的自由與選擇!
(作者爲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臺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