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不是北京的「計劃」 美前情報員:真正關鍵在華府

解放軍海軍遼寧航母艦隊近日在臺海周邊例行演訓。(圖/CFP)

文/中評社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近日示警中國爲了取代美國領導地位,可能在未來6年內入侵臺灣。港媒《中評社》今(6日)發表快評指出,針對臺海六年內是否危險警訊,前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東亞國家情報官柯佛認爲,關鍵不在北京根源反而是在美國。

《中評社》快評內容指出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日前發表該智庫臺灣研究項目暫任主席何瑞恩(Ryan Hass)與前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東亞國家情報官柯佛(John Culver)的訪談,瞭解北京在臺灣問題上的動機以及美國的角色。柯佛指出,「所謂北京將在六年內對臺動武之類有固定時間框架的論斷是不正確的。」

快評內容指出,柯佛說,戰爭不是北京的「計劃」。真正的危險是,所有傾向於維持現狀因素都已經並繼續受到侵蝕,其中包括軍事平衡決定性地向中國大陸傾斜,但這是影響最小的變化,更不穩定的因素在驅動着這一動態:臺灣內部政治身份認同的發展;美中全面戰略競爭的出現;中國軍力崛起,與美國勢均力敵。

《中評社》快評稱,柯佛的觀察相當深刻,也有道理代表性,值得深思

▲美國非常清楚,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圖/翻攝解放軍空降兵官方微博)

快評內容進一步指出,「我們認爲,影響臺海穩定,或可能造成臺海風險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根源在美國。」尤其是這些年美國爲了中美競爭或對抗中國而不斷加碼打「臺灣牌」,給臺灣發出很多錯誤訊息。加上臺灣全力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大陸,嚴重侵蝕臺海穩定的基礎,使得兩岸關係愈趨嚴峻複雜,危險因素不斷累積。

最後,快評稱,其實,美國非常清楚,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中國不會允許美國插手,因此也不斷表明不會調解兩岸爭端。同時,美國也相當清楚,臺海戰爭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希望「維持現狀」,但侵蝕「現狀」基礎、造臺海風險升高的,也主要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