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精神之花開滿蝶城

□蘇報駐張家港記者 楊溢 見習記者 郭琪羽 蘇報通訊員 餘繼峰

新疆鞏留因地形酷似蝴蝶被譽爲“蝶城”。進入四月,雪山消融、大地蔥綠,萬物勃發、生機盎然。

在4528平方公里的鞏留大地上,民生工程、新興產業、文化載體……一個個烙着張家港印記的援疆項目造福着百姓、助推着發展、滋潤着童心。自2023年4月起,第十一批張家港援疆工作組接過對口支援鞏留縣的“接力棒”,繼續大力弘揚張家港精神,以“高”的站位、“拼”的精神、“實”的幹勁和“敢”的擔當,在天山腳下奮力書寫更加壯美的援疆新篇章。

產業援疆,既向“新”而行又以“質”致遠

春暖花開時節,新疆國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工地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安裝抽風系統、安裝化成線電源、建設配液區、建設冷卻池……各項工作正在按照時序有條不紊地推進,一期工程將在6月1日前完成建設,並在6月底實現滿負荷生產。

作爲張家港援疆工作組協助引進的重大新材料項目,新疆國容年產化成箔3000萬平方米,總投資達10.5億元,已於2月27日開工建設。新疆國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建立表示,公司註冊兩個多月後就能正式開工,得益於張家港援疆工作組的大力推動和鞏留縣優質服務,預計今年銷售收入可達1.8億元,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利稅”的目標。

新疆國容分二期建設,全部建成後年產值約30億元,將成爲全疆乃至全國單體最大的新材料化成箔企業。可以說,該項目不僅投資體量大,而且產品“新”。隨着電子工業飛速發展,鋁電解電容器的使用更加廣泛,而化成箔加工技術是鋁電解電容器製造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因此,新疆國容的投產,勢必帶動上下游企業來鞏留縣投資興業。立足鞏留縣現有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張家港援疆工作組加快招引適配性較強、發展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的優質項目。

針對鞏留縣及周邊地區木材資源豐富優勢,2023年6月,張家港援疆工作組積極鏈接張家港高端人才資源,引進了蘇州昊昇木驛張家港市領軍人才項目,項目總投資1.5億元。“我們高度重視科技、人才的引領作用,組建了由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領隊的9人(其中博士6人)科研團隊,積極推動產學研用深入融合,填補了新疆植物體高溫熱改性技術空白。另外,從植物廢棄物中提取出的木醋更是寶貝,可將鹽鹼地土壤改良週期從3年縮短到8個月。”伊犁昊昇木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宗宏說。據介紹,伊犁昊昇木驛已於2023年9月正式投產,目前實現銷售收入500萬元,同時100餘畝純有機鹽鹼地改良試驗效果良好,進入中試階段。在此基礎上,張家港援疆工作組牽頭成立了“張家港市領軍人才鞏留產業化基地”,進一步推動張鞏兩地科技人才項目深度合作。

優質項目落戶的背後,是張家港援疆工作組在張家港精神激勵下展現出的擔當作爲、敢於爭先。“一個月落地一個新項目,是我們定下的目標!”鞏留縣委副書記、張家港援疆工作組組長何劍表示,過去的一年中,工作組累計對接150餘家張家港、蘇州及內地企業到鞏留縣洽談考察、開拓市場、共育產業。同時,援疆工作組全力以赴實施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組織招商小分隊赴廣州、上海、河南、四川等地開展項目對接10餘場,成功引進建通潤華管業、鼎新鋰電等產業項目,總投資超26億元,並且形成了“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的良性循環。

項目援疆,既立足於“實”又服務於“民”

對口援疆,民生爲重。在鞏留縣東買裡鎮公尚村,村民王軍在年前搬進了新房;在鞏留縣文化活動中心,居民封宗傑悠閒地練着太極拳;在伊勒格代滑雪場,新建氣象站準確監測天氣變化;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高效液相色譜熒光檢測器等新裝備爲居民餐桌安全護航……張家港援疆工作組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首要位置,2023年和2024年確定的民生援疆項目達29個,總投入資金近1.5億元,佔援疆資金總量的85%。

民生連着民心。張家港援疆工作組聚力解決百姓就醫、孩子上學等羣衆關心問題。在鞏留縣城西部的一座新學校——鞏留縣第三中學正拔地而起。該校總投資約1億元,其中援疆資金7000萬元,校園佔地面積92畝,可容納42個班2040人。項目負責人張華龍介紹:“鞏留縣第三中學今年8月中旬就可投入使用,屆時縣城學校的佈局更加合理,學生可以就近入學,極大地解決了擇校的問題。”

對於鞏留縣各族羣衆來說,讓他們感觸最深的還是就醫的變化。心血管疾病具有發病快、致死率高等特點,由於缺少硬件和人才的支撐,過去鞏留縣的這類患者只能轉診到上級醫院。爲保障羣衆的身體健康,張家港援疆工作組投入資金800餘萬元,建設DSA(數字血管造影)介入手術室,並於2023年11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在張家港援疆醫療專家李柯蓓博士的帶領下,截至2024年3月底,工作組已完成各類心臟介入手術124臺,7項心血管介入技術填補了醫療空白,心內科疾病外轉率從10.6%降至1.3%。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張家港援疆工作組先後設立“石榴籽關愛基金”“石榴籽獎學金”“石榴籽紅韻關愛項目”等,從愛心助學、愛心助殘、醫療救助、老年關愛等方面給予特殊羣體幫助。在2023年,僅“石榴籽關愛基金”一項,工作組就發放大病救助專項資金27.8萬元。截至3月底,張家港工作組已把近300萬元“小援疆”資金投進了民生領域,進一步擦亮“石榴籽”援疆關愛品牌。

智力援疆,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

事業發展,關鍵在人。3月4日,在農曆正月期間,鞏留縣20名醫療臨牀專業人才就趕赴張家港開啓了爲期3個月的跟崗學習。鞏留縣中醫醫院超聲科醫生賀靜由張家港市中醫醫院超聲科主任朱國強親自帶教。賀靜表示,此次學習受益匪淺,回去後將會把所學的“真經”運用於實踐,更好地爲鞏留縣羣衆服務。

根據鞏留縣幹部人才隊伍建設需求,張家港援疆工作組着力打造“張鞏講壇”幹部人才教育培訓品牌,制定“大咖課堂、干將熔爐、青春風暴、拜師研習、萬里取經”等五大培訓項目,一年累計投入329.5萬元、培訓幹部人才9000餘人。

張家港援疆工作組持續深化“組團式”援疆內涵,積極協調後方派出大批幹部人才傾力支援鞏留,一方面致力提升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傳幫帶”傳授領先的技術、理念,幫助鞏留打造“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在教育領域,7名援疆高中教師分別擔任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教研組組長,他們在帶好班級、認真教學的同時,重點實施“青藍工程”,爲21名青年教師提供點對點的輔導,並從“課程引領”“學科教研”“教師發展”三個層次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開發共享精品課程5個,推動教育幫扶從“人才頂崗”向“人才幫帶”轉變;創新成立“曹國鋒名師工作室”,截至目前已培訓青年教師20餘名,爲鞏留縣初中語文教師團隊專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醫療領域,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張家港市中醫醫院分別與鞏留縣人民醫院簽訂“院包科”幫扶協議,張家港市中醫醫院與鞏留縣中醫醫院組建醫療聯合體。張家港5位援疆醫療專家創新開展心臟雙腔永久起搏器植入、內痔彈力線套扎術等12項新技術,開展三四級手術215例,接診患者1200人次。他們還與11名年輕醫師結成師徒關係,開展臨牀專業技能的全方位培養。

在用好醫療、教育人才“組團式”支援的同時,智力援疆向科技、文化、產業、文明創建等領域拓展,目前張家港柔性農業專家黃邦全已入選自治區“2+5重點人才”計劃,實現了鞏留縣高端人才計劃零的突破。

文化潤疆,既以“親”融情又以“形”鑄魂

張鞏一家親,同心繪“疆”來。張家港援疆工作組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播撒交融火種、建設文化陣地、共育時代新人,與鞏留縣幹部羣衆手握得更緊、心貼得更近。

翻看一年來的“文化日曆”,張家港援疆工作組先後舉辦鞏留縣“石榴籽”杯第二屆廣場舞大賽、“石榴籽·一家親”張家港市·鞏留縣文化走親活動,推動音樂劇《蝶戀天山》在張家港、南京、常州、上海巡演,成功入選國家“春雨工程”……一場場文化交流活動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可圈可點,成爲張鞏兩地共同推進文化潤疆工程的一個個實證。

以“親”融情築同心,以“形”鑄魂凝共識。張家港援疆工作組全力打造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陣地。1月4日,鞏留縣提克阿熱克鎮紅色教育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該基地位於闊那桑村,俗稱“江蘇大隊”,全村90%以上來自江蘇,有17位老軍人蔘加過遼瀋戰役、淮海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目前,基地吸引了阿尕爾森鎮中心小學、寒假“紅領巾小課堂”、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等62個團隊前來參觀,參觀人數超700人次。

在東買裡鎮紅光村,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基本完成展廳佈置,目前正在進行外立面的裝修,預計今年5月份可投入使用。基地分爲愛國愛疆、依法治疆等五個部分,通過展板、視頻、實物、模擬法庭等,爲青少年提供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新平臺。

天山雪松根連根,張鞏人民一家親。如今,第十一批張家港援疆工作組已進入第二個年頭,何劍表示,援疆幹部人才將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爲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對口援疆的綜合效益,與鞏留縣各族幹部羣衆同心協力、並肩奮鬥,共繪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