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殘酷職棒:不自律終將倒在沙場上

自律,是職棒球員們之所以能一直站在殘酷球場上發光發熱的重要關鍵。(圖/記者李鍾泉攝/示意圖

文/張志強

雖曾爲統一獅前投手,但擔任中華棒球評期間,仍把握多次機會向球員們請益。其中一次印象特別深刻,因爲請益的對象,全是活躍於職棒場上超過10年的選手,且請益的重點爲:「如何能夠持盈保泰,在職棒戰場上奮戰超過平均球員生涯年資?」

事實上,能雀屏中選中華職棒選秀會的選手,一定都具備相當程度的實力或潛力。目前臺灣只有4支職棒隊伍,且開放高中畢業生打職棒,然每年透過選秀進入中華職棒的青/成棒球員,比例仍不到4%(注一),可謂僧多粥少。尤其近幾年球員的職棒生涯也從平均的6年,下修僅剩不到4年,如此數字足見職棒舞臺的競爭有多麼激烈。

撇開棒球的技術層面不談,能在金字塔尖端的職棒舞臺長久生存,心理素質非常重要,而其中的關鍵,就是「自律」。要有很強的自主性,不能因年資漸長、有了一些成績,就鬆懈疏於自我要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需持之以恆的鞭策強化自己,畢竟在職業舞臺,不像基層會有人盯着你或強迫着你按表操課,時時強化自己身體體能和強度,纔是職棒長久的生存之道。

多數職業選手的生涯顛峰期,約出現在28歲左右,但30歲之後體能衰退的幅度便會明顯加快,相對也容易出現運動傷害,連帶影響技術層面的表現。所以年資越久的選手,反而得比年輕球員更重視體能訓練

▲許多中華職棒頂尖球星彭政閔高志綱等,都會在開季自費前往美國參加棒球學校的訓練課程,藉以提升實力。(圖/記者黃克翔攝/示意圖)

近幾年,劉芙豪、高國慶、林嶽平潘威倫、高志綱等幾位統一獅球員,都自費前往日本或美國移地自主訓練;而林智勝陳鏞基、潘武雄羅錦龍王勝偉張正偉、張志豪等,也都自己自費聘請體能教練做個人專屬訓練師。這一切的努力付出,就是爲了投資自己,讓自己能在職棒場上繼續保有更好的競爭力。

文章重點,並非強調移地訓練或花錢聘請教練就必能打出好成績,而是這些優秀的職棒球員,在有些許成績之後,更願意投資自己的休息時間和金錢,不是選擇鬆懈,而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用盡辦法讓自己每年都能夠站穩職棒舞臺,不被源源不絕的後浪新秀給淹沒。職棒舞臺的聚光燈,只會投射在身心狀況都準備好的人身上。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是職棒舞臺的殘酷現實面。而這些資深選手能在職棒戰場上奮戰超過10年,有的至今都還是球隊倚仗的主力選手,他們除了要有在場上堅持到底、不服輸、不鬆懈的態度外,私下的自主、自律及自我要求,都是值得有志於職棒之路的業餘球員與基層球員學習,尤其他們的私下生活相對單純,多數不煙不酒、不熬夜。

好的訓練也要有規律的作息、足夠的休息才能相輔相成,才能增加持盈保泰的本錢。人都有惰性,要長期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真的不容易,但正因爲他們做到了,纔有機會達成今天的成就。如果你正在看這篇文章,那就從現在開始養成自律自主的良好習慣,或許,下一個在職棒場上打超過10年的明星球員就是你!

(注一)引用成棒春季聯賽/高中聯賽木棒參賽人數與中華職棒選秀球員錄取人數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張志強。現任花蓮縣民國總教練福斯體育臺球評、棒球農夫班長米」稻作農夫,中華職棒統一獅前投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