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的贗品都能被拍到2.67億!如若是真品呢?

哎呀,說起之前的嘉德秋拍,那可真是熱鬧非凡啊!書畫愛好者和收藏者們都盯着呢,啓功的舊藏、潘天壽的國畫作品都拍出了驚天高價。不過,最吸引人的還得是趙孟頫的《致郭右之二帖卷》,竟然以2.67億的價格(加佣金)成交,這簡直是趙孟頫書畫作品的新紀錄啊!

二帖名爲《奉別帖》和《應酬失宜帖》

看了作品後

有點藝術常識的人都傻了

有點傳統書寫基礎的人

如果存心做假,可能都不會比這個差

掙2.67億

原來這麼簡單

趙孟頫,這位元代書壇巨擘,素有 “日書萬字” 的驚人傳聞,足見其筆力勤勉、功底深厚。在彼時當世,憑藉超卓的書畫造詣,早已聲名遠揚、備受尊崇,上至朝堂顯貴,下至市井文人,無不傾慕其墨寶,求字者可謂絡繹不絕

以常理忖度,這般高產且盛名於一身,歷經歲月沉澱,理應有海量真跡流傳於世,成爲後人研習品鑑的藝術富礦。

然而現實卻事與願違,究其緣由,首要便是盛名之下的 “雙刃劍” 效應。他的名氣實在太過耀眼,恰似一塊強力磁石,吸引着各方覬覦目光,世人對其作品的貪慾仿若無底黑洞,個人即便筆耕不輟、日書萬字,創作總量相較於無盡的索取,也只是杯水車薪。

但拍賣市場不甘寂寞啊

這麼大的拍賣公司

怎可以沒有這麼大的名頭的藝術作品?

然後,各種贗品氾濫

你說太假了

但“有證”的專家說是真的

你認爲是贗品

那只是的你個人判斷

不足爲憑

《致郭右之二帖卷》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上部分爲 《應酬失宜帖》下部分爲《奉別帖》,此二帖都是由趙孟頫寫給摯友郭天錫(字右之)的親筆書信,承載着深厚情誼與彼時心境。

《應酬失宜帖》誕生於一個特殊節點,元朝顯貴程文海赴杭州廣召隱逸之士,這一徵召如同巨石入水,在趙孟頫的心湖激起千層浪。彼時的他,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新朝拋出的橄欖枝意味着仕途轉機、聲名再揚;可另一方面,內心深處對舊朝的眷戀、對逸士生活的堅守,又使其難以決然邁出那一步,矛盾與掙扎如藤蔓般纏裹心間,糾結萬分。而在朋友間利益衝突乍現之際,趙孟頫又展現出果敢一面,在人情與事理間權衡,盡顯處世智慧,這份複雜心路歷程,借筆墨凝於帖中。

《奉別帖》單字高清大圖

若說《應酬失宜帖》是仕途抉擇的內心剖析,那《奉別帖》則是情感世界的深情袒露。時光悠悠,自與友人分別,三年已逝,歲月宛如砂紙,磨蝕着他的生活與心境。“孟頫奉別以來,已復三年矣。夙興夜寐,無往而不在塵埃俗夢間,視故吾已無復存者。

但羸得麪皮皺摺,筋骨衰敗而已”,字句仿若聲聲輕嘆,滿是對友人因庫役煩擾、家中變故的掛懷體恤,庫役沉重,家事飄搖,朋友深陷生活泥沼,趙孟頫心憂如焚。更添自身悵惘,妻兒遠行,相隔四千裡之遙,形單影隻的他,於異鄉輾轉,往昔意氣風發不再,只剩孤獨寂寥作陪,這般情愫,隨着筆鋒遊走,躍然紙上,化作墨香中的綿邈情思,穿越歲月,觸動人心。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就在成交消息熱度還未消散的次日,質疑之聲竟如平地驚雷般乍起,矛頭直指這件天價拍品,稱其或許是贗品。

爲什麼這麼子說呢,有網友指出,先看落款處的細節,趙孟頫署名裡的那個 “孟” 字,成爲爭議焦點之一。在其諸多流傳於世、廣受認可的真跡作品當中,悉心比對便能發現,這般將上面橫畫拉得如此之長的寫法,宛如離羣之雁,再難尋覓相似範例,風格上的突兀差異,着實引人側目。

再論整體書風,此作透出一股剛猛勁道,與趙孟頫一貫秉持、備受讚譽的妍潤秀媚格調大相徑庭。書法如人,各有獨特氣質,趙孟頫的筆墨向來以溫婉靈動、風姿綽約示人,可眼前這《致郭右之二帖卷》,行筆間大量連帶,上下銜接的引帶頻繁出現,全然打破其往昔書寫習慣,恰似一位優雅舞者突然改跳剛健武風之舞,違和之感撲面而來。

聚焦具體筆畫,問題更是接連浮出水面。“孟頫” 二字瑕疵盡顯,“孟” 字那一點,下筆似毫無章法,草率隨意,觀感欠佳;“頫” 字也狀況頻出,中間短撇尖銳有餘卻力道失衡、綿軟無力,仔細端詳,明顯有偏鋒描畫痕跡,盡顯刻意與笨拙,而第二個 “頫” 字右側的 “頁” 部,筆畫拖沓遲滯,相互間銜接鬆散無序,毫無一氣呵成之感。

還有像 “年”“事”“庫” 等字,其筆畫中間的豎筆,也遭詬病。行家品鑑後稱,這般粗大卻毫無靈動氣韻、筆法韻味的豎畫,恰似一位技藝不精、僅略通皮毛卻生硬模仿顏體卻不得要領的人所寫,與趙孟頫自年少至暮年一以貫之、逐步沉澱成熟的書寫風格南轅北轍,格格不入。

更有甚者,“孟” 字下部的 “皿” 部,竟留有一處極爲顯眼的缺口,筆畫之間銜接毫無精巧構思,顯得粗糙隨意,全然不符書法大家嚴謹細膩的筆意處理。

有意思的是,不少具備藝術常識、深諳傳統書寫門道之人看過此作後,紛紛感慨,哪怕是蓄意造假之人,但凡稍有功底、用心鑽研,呈現出的作品或許都不至於出現這般多、這般明顯的破綻。

雖說拍賣公司憑藉專業評估流程與信譽拍出這驚世高價,可民間質疑浪潮洶涌,大衆認爲普通藏友的質疑或許有失偏頗、略顯主觀,不足成定論,但那些持證在身、聲名在外的專家堅稱其真,兩方各執一詞。

對此,你怎麼看?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衆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