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渣、沼液去化靠黑水虻 臺中外埔生態園區將試辦

外埔綠能生態園區處理廚餘後會產生沼渣、沼液立委蔡其昌推動黑水虻養殖計劃,12日邀相關單位會勘。(陳淑娥攝)

臺中外埔綠能生態園區處理廚餘所產生沼渣、沼液等,過去均向外運輸再進行利用,但過程中會產生碳排及成本,立委蔡其昌推動黑水虻養殖計劃,12日邀相關單位會勘,環境部允諾將補助1400萬元、82%經費,落實廠內循環再利用,以解決沼渣、沼液去化問題,未來可望成爲全國黑水虻處理沼渣液再利用示範基地。

爲推動永續循環經濟,立委蔡其昌今日邀集環境部長薛富盛、環管署署長顏旭明、市議員施志昌、臺中市環保局副局長陳政良等人,前往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會勘。

蔡其昌表示,外埔綠能生態園區作爲處理臺中市廚餘的場域,不過廚餘處理完後會產生沼渣、沼液及雜質等,過去解決方式都是直接載運出去再利用,但運輸過程中會產生碳排及成本,站在循環經濟的角度上,他請環境部前來一起協助中市府,推動黑水虻養殖計劃。

蔡其昌說,黑水虻會吃沼渣、沼液,能形成園區內循環經濟並減少碳排,此外,黑水虻本身是很好的肥料,對農民幫忙非常大。此次會勘爭取養殖計劃,總經費的82%將由中央補助,若計劃能夠成功,不僅能讓臺中越來越好,未來也能成爲臺灣廚餘去化的重要示範基地。

市議員施志昌提到,很高興外埔綠能生態園區的運作開始有效果,能夠來發電,這幾年都在積極想辦法解決沼渣、沼液去化問題,包括跟在地的農民、農政單位合作等,希望透過黑水虻飼養計劃,能將發電後的沼渣、沼液再一次去化。

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環境部將補助82%經費,試辦黑水虻養殖計劃,未來沼渣、雜質經黑水虻吃食後,產生之蟲糞及蟲體能夠成爲肥料,沼液經水質淨化後,25%上層液於廚餘製漿時循再利用,40%成爲液肥,35%處理成爲肥料,對農民非常有幫助,希望透過此次示範計劃,可以在內部把廚餘完整處理完畢,讓外埔綠能生態園區真正成爲臺中市循環經濟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