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類人注意:呼吸道疾病高發季來了
近日,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刊文指出,「呼吸系統疾病季節」正式來臨:通常從11月開始,在次年1~2月達到高峰。
在這一時期,呼吸道感染進入高發季,症狀可能像普通感冒一樣,也可能會迅速發展爲肺炎。
哪些人是呼吸道疾病高風險人羣?《生命時報》(微信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解讀,教你科學預防。
呼吸道疾病高發季來了
11月14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了最新健康風險提示,其中同樣提到:11月需關注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等。
冬春季節是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近期監測顯示,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有肺炎支原體、鼻病毒、普通冠狀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等。
呼吸系統是人體各大系統中唯一與外界直接連通的,由於和外界接觸最多,呼吸道容易受各種外界刺激,如冷、熱、乾燥、感染。
溫差變化大
秋冬季節氣溫變化較大,氣溫驟降時,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讓防禦功能減弱。
冬季氣候乾燥
有研究顯示,室內空氣溼度低於40%時,灰塵、細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發生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類疾病。
6類人是呼吸道感染高危人羣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周耀鈴表示,6類人是呼吸道感染高危人羣,要做好防護。
60歲以上人羣
隨着年齡增長,免疫系統功能逐漸減弱,感染等情況會額外加重機體負擔,若不重視,可能發展爲慢性疾病。
肺部疾病患者
哮喘、慢阻肺、肺氣腫和肺癌患者的肺部本就脆弱,出現呼吸道感染後更易加重病情,發展爲重症。
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肺一體,一損俱損。
呼吸道感染引發的炎症可使心肌受累,引發心肌炎,不僅會損傷心臟泵血功能,還可能引發心律失常,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甚至引發猝死。
兒童
隨着氣溫下降,病毒生存時間延長,加上人們待在室內的時間變多,密閉空間內更易出現聚集性感染,尤其是上學的兒童。
周耀鈴提醒,目前看來,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發展速度較快,部分兒童只咳嗽不發燒或輕度咳嗽伴隨發燒,部分僅1~3天后便發展爲肺炎,最需警惕,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更易發展爲重症,2歲以下兒童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最高。
免疫受損人羣
患有自身免疫病或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免疫力較正常人低,更難抵禦各類病原體的侵襲。
孕婦
爲適應胎兒發育,妊娠期女性的激素水平、心臟、肺部和免疫系統都會發生變化。2020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孕婦感染新冠病毒後,進入重症監護病房的可能性高250%。
做好4件事,有效防護
面對即將到來的“呼吸系統疾病季”,做好自我保護是預防感染的重要前提。
洗手有幾個重要時間點
勤洗手是預防感染的關鍵環節,準備食物或進食前要洗手;如廁後,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後,照顧生病的人後,與動物互動以及處理垃圾後,都要用流動水清洗雙手。
出門戴口罩、回家要洗鼻
出門儘量戴口罩,如無必要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
回家後,可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將塵埃顆粒、過敏原、病原體清理出來,可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
感染後注意保持距離
如果已出現感染,建議不要上班或上學,避免傳染他人;如有同住者,居家要戴好口罩,直到徹底從感染中恢復。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發文指出,如果24小時內不再發燒,且症狀有所改善,便可重新開始上班或上學,但仍需採取保護措施,比如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和勤洗手。
在暴露前做好接種預防
我國既往大部分冬春的流感季大約在12月或1月,隨後逐漸下降並持續至3月,建議及時完成流感、肺炎等相關疫苗的接種。▲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