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法,民企期待已久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中國新聞週刊》作者:韓永
發於2025.3.3總第1177期《中國新聞週刊》雜誌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2月24日至2月2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其中有一項重要議程,是審議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
這是該草案第二次審議。2024年12月,該草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初次審議。
相關部門和人士在提及該法出臺時,很多都用到了“儘快”“抓緊”等表述:12月13日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將“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儘快出臺”列入2025年重點任務;中央相關部門等向全國人大反饋意見,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後儘快審議出臺;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2月18日告訴新華社,“我們將抓緊做好出臺實施的相關準備”。
在去年年底初審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一方面將草案印發相關機構,同時在全國人大網全網公佈,徵求意見。印發的機構包括各省(區、市)人大、中央有關部門,部分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以及54個基層立法聯繫點。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透露,共收到249位社會公衆提出的574條意見、30封來信,以及22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87條意見建議。
近日,全國人大憲法法律委、財經委和常委會法工委聯合召開座談會,當面向中央有關部門、地方人大等徵求意見,相關方面對草案充分肯定。
根據《立法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應當經三次常委會會議審議後再交付表決。一審是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召開分組會議進行初步審議;二審是聽取憲法法律委關於法律草案修改情況和主要問題的彙報,分組會議進一步討論;三審是聽取憲法法律委關於法律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分組會議對法律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
此後,根據《立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憲法法律委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常委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按照上述程序,二審之後,常委會法工委還將進一步徵求各方面意見,並修改完善草案。
這部法律的出臺之所以給人一種衆人拾柴、快速推進的感覺,一方面是久久爲功,水到渠成。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誕生起,民營企業就一直在爲平等的政策、法治和各種相關的發展環境而奔走呼號;另一方面,越是在市場承壓、考驗企業成色的背景下,長期在競爭環境中謀生存和發展的民企,越能體現出非同尋常的韌性、競爭力和調整能力,而在以AI、機器人、高端製造等爲關鍵要素的國家競爭中,民企的重要性也已充分顯現。另外,民企的不斷進化、作用的日益凸顯,推動了中央對民企支持的不斷加碼,而此舉又進一步釋放了民企的潛力與活力,兩者已呈良性的互動與循環。
從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的內容看,其迴應了影響和制約民企發展的主要痛點、堵點和難點,從理念、原則和現實需求等不同層面給出了明確的解決方案,是一部真正的民營經濟促進法,比如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確“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平等原則貫穿於市場准入、要素資源的分配以及投融資政策的制定中;通過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公共資源交易公開公平機制、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機制等,對民企的各種正當權益給予制度性保障。
這部法律無疑將爲民企提供一個更加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民企的多年期盼得償所願。但從立法到執法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而由於法律條文的原則性及可解釋空間,執法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從分歧、爭論到達成共識的過程。但我們相信,中央的堅定態度,將推動相關法規最大限度地落到實處,發揮作用。
中國的民營企業正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尤其在AI、機器人及高端製造業等領域,正在趕上甚至引領世界先進水平,這一方面與民企長期在市場競爭中磨礪出的綜合能力有關,同時也與其所處環境——尤其是法治環境的不斷完善有關。而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將會營造一個對民企更爲友好、激勵、有保障的環境,這必將進一步激發其活力與潛力,並最終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產力。
《中國新聞週刊》2025年第7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週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