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就醫不怕掛無大醫院!馬偕醫院每日保留450個轉診號

馬偕醫院與多家社區醫院、基層診所合作啓動「馬偕共好醫療照護模式」。(圖/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避免民衆小病就往大醫院跑,健保致力於推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馬偕醫院13日與多家社區醫院、基層診所共同組隊,啓動「馬偕共好醫療照護模式」,並且宣佈從即日起,馬偕臺北、淡水兒童醫院3院區,每天會保留450個門診號次作爲轉診保留,給合作醫療院所轉診來的病患,讓在基層就醫的民衆更有保障。

健保署提出「共好合作團隊(Gung Ho Health Care)」再獲響應!馬偕紀念醫院以「馬偕共好醫療照護模式」宣示加入計劃院長長施壽全表示,目前與馬偕合作的共有19家醫療羣,總計有248家診所,以分佈來說,有65%在新北市、臺北市佔29%,桃園市也佔有2%左右,佔最大比例的新北市則主要分佈於新莊、三重、蘆洲板橋地區

計劃中集結了各臨牀科別的努力與相關單位的協助,包括擴點合作、平臺建置、病人轉介等,更爲加強診所醫師與醫院間之互動,亦多次辦理多元性醫療羣醫療新知分享交流座談會等,讓民衆不論是在門診、急診或住院的醫療轉診時,都能獲得最良好的醫療照護。

馬偕醫院並宣佈,將爲民衆提供轉診專責窗口諮詢專線,同時門診各診次提供轉診保留號,預估北、淡、兒醫合計每日可保留450位轉診號次。

出席記者會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討論分級醫療,不能單純看做是健保要省錢工具,分級轉診的出發點就是希望建立資源有效分配的就醫模式,以改善過去「頭重腳輕」的就醫文化,這纔是患者所需要的。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大醫院、小診所彼此權責分工更爲明確,雙邊合作關係就能更加穩固,小病可先行至基層診所就醫,由診所的家庭醫師擔綱第一線把關及處理的要務,若病人有後續醫療需求,健保署建置的「電子轉診平臺」即可發揮最佳功效,協助診所快速轉介,除可使醫療資源運用有效率共創民衆、醫療院所及健保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