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秉文:養老體系正向資本紅利型轉變

中新經緯8月22日電 題:養老體系正向資本紅利型轉變

作者 鄭秉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爲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多地金融監管部門近日出臺一系列養老金融發展的相關政策舉措,加快促進銀行保險機構發力養老金融。養老金融發展現狀如何?保險金融產品在養老中將如何發揮更大的作用?

養老體系正向資本紅利型轉變

2023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養老金融的要求。作爲科技發展、綠色發展、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五大領域之一,養老金融承載着爲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使命。養老金融旨在以養老金增值保值、保障退休收入水平、滿足老年人金融需求和確保養老產業金融可獲得性爲目標,爲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活動。這一體系涵蓋了養老金金融、個人養老金融和產業養老金融三大領域,分別對應於To P、To C和To B的市場。

在中國,養老金金融體系由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以及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構成的“3+1”模式組成。個人養老金融則圍繞個人提供包括支付、儲蓄、理財、信託、保險和公募等在內的多元化金融服務。而產業養老金融則致力於滿足養老產業的各種投融資需求,其中,保險業支持的養老社區成爲了一大亮點。

養老金融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多年的積累和演變。從最初的醞釀階段到如今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養老金融的每一個進步都伴隨着標誌性事件的發生。未來,個人養老金的建立、長期護理保險的推廣、三支柱改革的完善以及養老金體系將從人口紅利型向資本紅利型轉變,這標誌着養老金融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這一階段,個人養老金融領域的產品和服務,如養老目標基金、養老儲蓄產品、銀行理財產品、養老保險產品以及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等將紛紛涌現,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同時,產業養老金融領域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高端的保險和養老社區與普惠型的養老社區並存,醫康養融合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

保險金融產品將在養老中發揮更大作用

養老金融的深遠意義不僅在於其爲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金融選擇和服務,更在於其作爲衡量養老保障制度發展的重要工具。中國的養老保障制度已經從過去的繳費和財政支持逐漸走向今天的金融化道路。中央明確提出養老金融的概念,爲養老保障制度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也爲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主權財富和家庭財富的發展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第二和第三支柱的發展相對滯後,這使得發展養老金融顯得尤爲重要。通過提升養老金融的發展水平,不僅可以彌補這一差距,還可以爲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多元的養老保障。

在中國“9073”的養老模式下,即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託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情況下,保險養老金融產品支持的居家、社區養老將在中國主流養老方式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不僅體現了保險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不可替代性,也展示了其在服務老年人、提升養老質量方面的獨特價值。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雲澤在2024陸家嘴論壇中強調,保險是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觀點與世界銀行對養老金體系的描述相吻合。從最初的三支柱到後來的五支柱擴展,保險始終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家庭金融財富安排中,保險與公募並肩成爲兩大主要產品之一,佔據了半壁江山。

保險在多層次社保體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國外相比,中國保險業在承擔傳統保障功能的同時,還積極探索並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和功能。特別是在面對新市民和新就業羣體等社保體系的薄弱環節時,保險業通過量身打造保險產品,有效填補了保障空白。同時,保險業還在推動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隨着健康管理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保險業憑藉其風險管理與服務提供的經驗,正逐步成爲這一領域的核心力量。

然而,面對報行合一與銀保渠道的新要求以及代理渠道擴展的探索等挑戰,保險業也需要在降本增效、深化改革等方面不斷努力。全面深化銀保合作、持續推進“報行合一”以及探索委託郵政辦理專屬普惠保險服務等舉措,都將成爲保險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方向。

隨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024年5月發佈的《關於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以及國務院辦公廳1月發佈的《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養老金融在中國的發展路徑逐漸清晰。兩份文件均強調了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豐富養老金融產品、加強養老金融產品研發與健康、養老照護等服務銜接的重要性。這不僅預示着養老金融將成爲中國金融產品中的重要細分品類,更凸顯了其在支持銀髮經濟乃至實體經濟長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