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A股 下市新制呼之欲出

大陸證監會大樓。(中新社資料照片

暴風集團11月10日被深交所摘牌。(視覺中國

最近大陸中央高層密集檢討下市新規內容,很顯然相關配套措施可望近日公佈。根據透露,下市制度改革將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透過「重組一批、重整一批、下市一批」拓寬多元下市管道、改善下市相關配套制度和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等,助力資本市場行穩致遠。

澎湃新聞網報導業內人士認爲,在最近一個月左右,中央高層多次提及健全上市公司下市機制。這意味着,常態化下市機制的建立已上升至中央層級。與前幾輪下市制度改革不同的是,除了在註冊制大主題下完善標準、簡化程式外,本輪下市制度改革更要在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監管重心下拓寬多元退出管道,補齊優勝劣汰市場生態關鍵短板

改革非一蹴而就

消息人士透露,下市制度改革將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拓寬多元化退出管道。改革是必然選項,但不能一蹴而就,必須符合當前資本市場發展階段特點。大陸上市公司退出機制不健全,客觀上集聚了一批應退未退的公司,形成了歷史包袱。對於這些公司,不能一次性強制出清,影響市場穩定和中小投資者權益,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影響提高存量上市公司品質工作大局,更不能照抄照搬國外做法。

據瞭解,臨近年末,「*ST保殼戰」也悄然打響部分*ST公司擬通過變賣資產補貼方式企圖轉虧爲盈,以規避現行下市標準。某些應下市企業藉助地方補貼、獎勵、變賣資產,甚至通過操縱財務報表「兩虧一盈」配合非標審計意見惡意規避下市標準,這反映了複雜的利益格局和各方認識還不夠統一

完善下市後配套制度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分析,上市公司對地方經濟、就業影響較大,地方政府普通投資者等相關單位均不希望公司下市,但惡意規避下市標準對提高上市公司品質沒有意義,對重組、重整無望的空殼公司和殭屍企業,還是應通過進一步完善標準、從嚴執行下市標準等方式加快出清。

專家也提醒,在強化下市制度必要性的同時,更要特別注意完善下市後的相關配套制度和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在「退得下」的基礎上實現「退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