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加碼IPO現場檢查 年內77家企業撤單
本報記者 郭婧婷 北京報道
資本市場入口嚴監管對企業IPO(首次公開募股)的影響正在顯現。
“撤單”“督導”“不過會”, 這是近期監管“兩強兩嚴”指引下,企業IPO的真實寫照。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28日,今年有77家企業主動撤銷上市申請終止審覈,遠超過去三年同期撤單企業數量。
今年以來,無論是政策制定還是公開表態,監管都在透露出一個信號,即嚴把上市准入關,申報即擔責,增加現場檢查比例,並且對於那些一查就撤的企業重點關注,發現問題也要追責,過去的“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
“監管層對於上市公司質量的嚴格要求,將提升整個市場的上市公司質量水平,保護投資者的利益。IPO市場追求的不僅是數量,更是質量,嚴監管長期有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談及近期IPO撤單潮以及“零上會”現象,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分析。
“從入口方面,現在‘申報即擔責’很厲害,很多公司撤材料,可見過去有些沒有達到標準的上市公司也上市了。從現在開始,讓真正有成長性的企業、符合上市標準的高科技企業成爲中國上市公司的主體。”3月2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上,談及投資者保護話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如是說。
上一家撤三家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今年成功登陸A股的上市公司共26家,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五成。與此同時,終止審覈數量亦達到高峰,企業扎堆撤單。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IPO終止公司數量達80家,其中77家主動撤單,一家終止註冊,一家審覈未通過,一家終止審查。具體來看,滬深主板、創業板、北交所均有超20家企業終止IPO。
從行業分佈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撤回數最多,爲14家;專用設備製造業緊隨其後,撤回10家;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撤回9家;醫藥製造和軟件以及信息技術服務業各撤回6家。
26家成功上市,77家主動撤單,這意味着,每上新一家公司,就有三家公司撤單。
爲何企業扎堆撤單?田利輝告訴記者,這一現象反映了嚴監管的成效。當前監管層嚴格把控上市准入標準,對於帶兵闖關予以嚴懲。粉飾成績、包裝上市不僅難以成功,而且可能會被追責。故而,未達標企業及時撤單是理性的行爲。此外,市場環境的變化、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質量的關注度提高,以及IPO市場的整體趨勢等因素,也可能對企業撤單產生一定影響。
關於撤單潮,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這是市場對監管政策調整的一種自然反應。今年以來,我國監管部門對IPO的審覈力度加大,尤其強調嚴把上市准入關,增加現場檢查比例,這讓一些不符合標準的企業主動撤回申請。這種現象反映出我國資本市場的監管趨勢,即從原來的“寬進寬出”轉向“嚴進嚴出”,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有利於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記者注意到,滬深北交易所連續6周沒有項目上會,出現“零上會”現象。對此,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零上會”現象是暫時性的,是在證監會嚴監管新要求之後所作出的適應性調整。新審覈項目前需要進一步優化調整篩選標準,研究完善新的政策規定,同時也需要對現提交上市申請項目進行統籌與評估。結合過去工作實踐,以及加強全鏈條把關、提高現場檢查比例等新要求,需合理把控上市節奏,保障上市公司“量”“質”均衡。因此,這種過渡性調整是必須的、必要的,是交易所嚴格落實監督審覈主體責任的表現,也是上市發行機制走向成熟的必然階段。
整治“一查就撤”
現場檢查是發行上市書面審覈的延伸和補充,記者注意到,近一段時間,證監會對2021年出臺的《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進行了全面評估,完成了修訂工作。
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修改就是明確了對在實施現場檢查過程中撤回了上市申請的企業一查到底,撤回了上市申請,仍然要開展檢查,該追責、該處罰的仍然要追責處罰,從根本上整治曾經出現的企業“一查就撤”現象。此次新規還進一步完善了現場檢查程序,增加了不提前告知直接開展檢查的機制,並且特別強調處理標準要統一。
證監會表示,將大幅提高現場檢查比例,現場檢查覆蓋率不低於擬上市企業的三分之一。Wind數據顯示,目前IPO排隊在審企業合計超600家,意味着超200家企業將迎來IPO飛行檢查(不提前告知直接開展檢查的機制)。
據一雲投資統計,截至3月8日,2021年開啓首發企業現場檢查以來,99家企業被抽中,有57家企業終止,15家成功上市,終止率達57.6%,上市成功率15.2%,現場檢查威懾力可見一斑。
在嚴監管方面,證監會在制度規則上已經明確了對於“一查就撤”現象要追究到底、責任到人。今年2月9日,證監會公佈了對思爾芯的行政處罰。該案系新《證券法》實施以來,發行人主動撤回申請後,證監會查辦的首例欺詐發行案件。
在田軒看來,“一查到底”、不提前告知、對檢查問題依法依規處理等規定,是加強上市信息披露、提升中介機構執行水平的助推劑,也是嚴格上市准入的穩定器。通過現場檢查覈實中介機構在上市輔導過程中是否嚴格履行覈查驗證、專業把關,督促中介機構落實市場“看門人”職責,提升業務能力和執業道德水平,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同時,及時發現和警示盈利水平低、創新能力差、治理機制不健全等的問題企業,嚴防虛假披露、“帶病闖關”、欺詐發行等行爲。
“通過現場檢查,可對企業經營狀況、內部治理情況、未來發展前景等進行更爲準確的評估,及時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並進一步明確上市標準,發揮示範效應,促進擬申報上市企業進一步建立健全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尤其是在加強業務合規性管理、優化內控機制、強化風險防控能力等方面,將推動我國企業內部治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田軒進一步分析。
申報即擔責
嚴監管下,作爲資本市場“看門人”,保薦機構把關職責愈發重要。
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司司長申兵在政策解讀會上答記者問時提到:“在日常監管工作中,特別關注撤否率比較高和業績變臉等市場比較關注的突出問題,嚴格落實申報即擔責,督促保薦機構切實強化內控,履行好覈查把關職責。”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監管層就IPO發行保薦業務對券商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開出30餘張罰單。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武忠言指出,在全面實行註冊制的背景下,強化各方責任落實至關重要,申報即擔責成爲目前監管重點關注的一大方向。對於保薦券商而言,則必須要紮實做好盡調工作,把好項目“遴選關”責任,這也是券商的立身之本。
1月29日,上交所官網公佈了一份處罰結果,稱現場督導發現,海通證券存在首發保薦業務履職盡責明顯不到位,投行質控內核部門未識別項目重大風險,以及對盡職調查把關不審慎等缺陷。對此,上交所決定,對海通證券予以監管談話,IPO項目保薦代表人晏瓔、謝丹被通報批評,對時任保薦業務負責人姜誠君、時任內核負責人張衛東、時任質控負責人許燦予以監管警示。
1月16日,上交所發佈消息稱,上海榮盛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首發上市申請項目的保薦人國投證券,存在未及時報告並督促披露影響企業經營的重大事項、盡職調查程序執行不到位、內部控制存在薄弱環節等保薦職責履行不到位的情形。爲此,國投證券受到監管警示。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