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批准“基金E賬戶”今起運行 基金賬戶、份額、管理人信息“一站直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4月19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公募基金賬戶統一查詢平臺“基金E賬戶”APP將於即日起結束試運行,進入正式運行階段。這意味着投資者從手機應用商店下載該APP後即可直接註冊使用,無需再從基金管理人處獲取註冊邀請碼。

“基金E賬戶”是中國結算按照中國證監會相關工作部署,建設並運營的公募基金行業基礎設施,當前可爲用戶提供賬戶及資產查詢、客服聯絡等功能。據瞭解,在過去一年的公開試運行中,“基金E賬戶”使得廣大投資者遺忘賬戶、查詢繁瑣等行業痛點問題得以有效解決,目前正式上線運行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下一步,“基金E賬戶”還將研究不斷擴充服務場景,爲公募基金投資者提供一站式的優質基礎設施服務。

兩大類信息一鍵查詢

“基金E賬戶”APP是中國結算按照中國證監會相關工作部署,建設並運營的公募基金統一賬戶查詢平臺。基於各份額登記機構報送至中央數據交換平臺的備份數據,該平臺可以爲個人投資者提供場外公募基金賬戶及份額持有情況的一站式查詢。

據記者瞭解,目前“基金E賬戶”可爲投資者提供查詢的信息包含兩大核心方面。

一是投資者在全市場各公募基金份額登記機構處開立的基金賬戶信息,以及其持有的公募基金(含證券公司大集合)的場外份額。通過“基金E賬戶”,投資者可以快速便捷地實現公募基金的賬戶管理和資產查詢。

二是所持有公募基金產品的基金管理人客服聯繫方式,包括客服電話、郵箱、網站等。當投資者需要確認其基金份額權利歸屬(如需要證明或填報資產)或對查詢結果存疑,可以便捷地通過基金E賬戶提供的客服方式聯繫到基金管理人。對部分具備條件的基金管理人,“基金E賬戶”也可爲其實現在線客服的直接對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基金E賬戶”是以各基金份額登記機構報送到中央數據交換平臺的集中備份數據爲基礎,爲投資者提供查詢服務,故查詢結果並不具有確認投資者基金賬戶及基金份額權利歸屬的法律依據。

如投資者需要證明、填報財產情況或對基金E賬戶提供的查詢結果有異議,應當聯繫基金管理人或基金銷售機構進行覈實確認,並以最終份額登記機構出具的登記結果爲準。

有效提升投資者體驗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全市場共有公募基金管理人158家,公募基金銷售機構403家,平均每位投資者則持有7個基金賬戶。日新月異的公募市場,爲居民金融投資和財富結構轉型提供了環境與機遇。

但由於各基金份額登記機構賬戶體系相互獨立,導致我國基金行業一直以來都缺乏統一的查詢渠道。

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基金份額登記機構以電子介質登記的數據,是基金份額持有人權利歸屬的依據。而公募基金由基金管理人自行或委託其他服務機構辦理份額登記業務,意味着投資者如想查詢具體賬戶及相關份額持有信息,往往只能分別前往單家基金管理人或銷售機構,間接導致遺忘開戶機構及持有基金資產等問題時有發生。

2022年4月,證監會出臺了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並提出16條措施。其中,加快建設賬戶統一查詢平臺、抓緊推出基金E賬戶APP也被公開提上日程。

2023年2月,爲進一步解決投資者因公募基金份額分散登記、查詢而帶來的“急難愁盼”問題,“基金E賬戶”APP首次落地,並以註冊邀請制的形式啓動公開試運行。

據瞭解,在過去一年的公開試運行階段,“基金E賬戶”系統運行平穩,註冊用戶有序增加,客服渠道便利通暢。中國結算穩妥做好系統運維和技術支持,積極組織行業基金管理人共同做好客服答疑工作,有力保障業務順利落地和平穩運行,同時高度重視投資者反饋,不斷完善系統功能,優化調整查詢條件和頁面展示方式,着力提升投資者使用體驗。

而當前,“基金E賬戶”正式上線運行的條件已基本成熟。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建設基金E賬戶解決了投資者分散查詢的行業服務痛點,是中國證監會、中國結算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以人民爲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舉措,讓廣大公募基金投資者實在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