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要求各證監局上報地方債抽檢情況 債券嚴監管風暴來襲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證監會要求地方證監局上報債券業務抽檢情況,有地方證監局報送後被要求加大抽檢力度。證監會還派人前往各地,對地方債券抽檢情況進行檢查。

“地方債券抽檢嚴格程度將明顯提升。由於過去以城投債爲代表的地方平臺債在發行過程中普遍存在欠規範之處,接下來,投行債券業務相關罰單或將大量出現。”受訪保代人士預測。

春節後,針對券商投行的新一輪嚴監管已開啓,券商投行罰單進入密集發佈期。近一個月以來,已經有渤海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東吳證券4家券商因投行問題被立案調查,華西證券被暫停保薦業務資格6個月,另有十餘家券商因投行問題收下罰單。

此番地方債抽檢行動,或將給投行帶來又一輪新的罰單潮。

地方債抽檢“摸底”

記者從投行人士處瞭解到,證監會正在加大對債券業務的監管力度。

一方面,證監會向各地派駐人員,對地方債券抽檢情況進行檢查;另一方面,證監會要求各地證監局報送債券抽檢情況。目前已經有地方證監局報送後被要求加大抽檢力度。

證監會上述兩條措施,讓投行人士頗爲緊張。

“監管如果動真格,罰單是免不了的。細究起來,前幾年發行的城投債,有漏洞的並不少見。”有投行人士感嘆道。

根據投行人士透露,較長一段時間內,地方債券的抽檢權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地方監管層手中。實踐中,地方爲了更好地發行債券,爲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更多資金,在2022年債券審批收緊、新發債券調整爲以“借新還舊”爲主之前,債券抽檢嚴格程度曾一度相對有限。

尤其是以城投債爲代表的地方平臺債,存在不少欠規範之處。比如,同一項目用地瀕臨兩條路,分別以兩條路名字爲關鍵詞命名債券,可以發出兩個城投債;換言之,同一項目經過“包裝”後可能分兩次發債。

2022年以後,債券審批、發行難度雙雙增大,平臺債除“借新還舊”以外大多無疾而終,地方債券“包裝”現象隨之大幅減少。但監管如若倒查數年前債券情況,投行則會倒吸一身冷汗。

從證監會要求地方證監局上報債券抽檢情況並駐派人員親自檢查來看,地方債券監管力度將進一步增加。根據受訪人士分析,後續債券審批更爲嚴格、難度加大,昔日債券問題大概率也將被揪出、罰單數量大增。

與此同時,證監會加大地方債券監管力度,或許會帶來短期陣痛,但中長期有助於債券市場生態的持續改善。

一方面,短期內地方新債發行難度或將進一步增大,“借新還舊”類債券是否能夠順利發出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投行等中介機構後續幫助企業發行債券將更爲謹慎,不敢過度“包裝”,中長期而言,地方債券整體質量有望明顯提升,對於投資者而言可謂利好。

債券業務罰單將至

根據受訪投行人士透露,春節後,監管針對中介機構的檢查力度明顯加大。投行方面,前期檢查重點更多聚焦於股權業務;隨着近期證監會要求地方證監局報送地方債券抽查比例,後續債券業務也將進入證監會檢查重點範圍之列。

相較於嚴監管之下的現在,2021年之前,包括頭部券商投行在內的諸多投行業務風格曾一度較爲激進。彼時,爲了搶到項目,不少投行人有時會對企業的小漏洞視而不見乃至美化包裝。

“有些美化包裝,放在昔日平平無奇,大家都這麼做。但按照現在的標準來看,問題顯而易見。”投行無奈道。

2021年起,證監會反覆強調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針對投行的監管更爲嚴格。彼時,有頭部券商投行保代向記者感慨“好事一樁,有些‘包裝’我們並不想做,但同行在做,我們如果不做就會丟掉項目。監管要求嚴一點,大家都不做,我們就可以理所當然地不做了。”

然而,如同諸多券商一樣,上述保代所在的券商投行今年以來也已收下罰單。隨着行業整體罰單數量的增加,其對罰單和業務的態度也在悄然生變。

一方面,面對罰單,該保代已經由此前的緊張擔憂逐漸變得不太在意。“如果只有三五個保代被處罰,被罰保代容易被市場記住,自然會緊張。如果數月間幾十個乃至上百個保代被罰,大家就會看淡,被罰的負面影響會被沖淡。”

記者根據證監會及各地證監局官網梳理髮現,在同一券商、同一問題首多份罰單僅記作一次的情況下,開年以來券商因投行業務收下的罰單已經多達至少31份。其中,僅5月6日以來即有9份,包括一家被暫停保薦業務資格6個月、一家被立案調查;4月以來因爲投行業務而被立案調查的券商更是多達4家。

隨着嚴監管趨勢加強,近年來,上述保代與其同事們對於質控部門意見的態度也發生大逆轉。

質控剛剛變嚴的時候,投行認爲質控不懂業務,所提意見影響投行業務正常開展,投行意見很大,投行與質控之間時不時“鬥爭”。後來,投行慢慢適應質控風格,“鬥爭”有所減少。近期,隨着投行罰單數量的大增、因爲投行業務被立案調查券商的增加、被啓動現場督導投行的增多,投行已經失去與質控抗爭的動力。

“項目正式啓動前首先要立項,投行寫幾百頁的立項書,報給質控部門。質控部門如果建議不過,我們直接放棄,不再爭取。”上述保代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