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缺水危機 環團、學者籲調高水價、海水淡化

逢甲大學土木水利工程建設規劃博士學位學程主任許少華呼籲,趕快調高水價,以價制量,不是一直蓋水庫運用臺灣四周環海優勢,趕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盧金足攝)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地下水補註非常不易,反對政府開放工業開鑿水井抽取地下水,乾淨的地下水使用過,就再也回不去了,地下水是救命水,請勿開放走倒退路。(盧金足攝)

臺灣水資源保育聯盟說,臺灣面臨百年大旱,如何拯救缺水危機?政府因應對策是臨渴掘井或常備不懈?呼籲臺灣水資源政策管理以及國人用水習慣都亟需檢討。(盧金足攝)

旱象愈來愈嚴重,水情警報環團專家學者19日強調要珍惜水資源,拯救缺水危機,呼籲趕快調高水價,以價制量,不是一直蓋水庫,運用臺灣四周環海優勢,趕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也質疑不管藍綠執政,選前都說要調漲水價,「爲何一上臺就調不了?」

逢甲大學土木水利工程與建設規劃博士學位學程主任許少華今日臺灣水資源保育聯盟護水活動中表示,目前臺灣一立方米的水費約九到十元,比起日本一立方米售價約四十元,臺灣的水價相對便宜,而且很多工業用電大戶,用水多,旱象來時搶水用

「近年來氣候異常,旱象將成常態」,許少華表示,如何開源不是隻能等下雨,也不是一直蓋水庫,而是運用臺灣四面環海的優勢,開發海水淨化的設備,除了做水資源,還要進行水源二次利用。

許少華舉例新加坡進行的水源二次運用,徹底到可以以逆滲透改用於民生用水,再生水包括社區大樓和學校都可以重複使用不浪費

他說,水費調高,約束民衆用水,就像民衆投幣洗車就變成要投兩次,有如以價制量,一般汽油提高或消費價錢提高的時候,大家都比較沒有意見,但對水價二十年來沒有調,連早餐豆漿都調了,爲什麼水不能調?

許少華表示,以臺灣平均水量,每人每天大約兩百多公升,比歐洲那些地方都多,水價便宜可能是原因之一,政府應該審定合理的用水,甚至如果未達水源用量可獲免費使用鼓勵,提高價錢,也要提出配套措施,讓海水淡化變成一個產業。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臺灣今年面臨百年大旱,近年大陸澳洲蘇丹、法國都發生百年大水災害將越來越頻繁,面對水資源的運用,高耗水產業必須加強改善製程,同時政府已經20年沒有調整水價,造成便宜的水資源被過度浪費,呼籲政府儘速合理調整水價,將環境成本內部化,尤其是高耗水高污染的產業。

施月英說,地下水補註非常不易,反對政府開放工業開鑿水井抽取地下水,乾淨的地下水使用過,就再也回不去了,地下水是救命水,請勿開放走倒退路。

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鍾瀚樞表示,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決議,訂定每年3月22日爲世界水資源日,聯合國今年主訴求是珍惜水,臺灣年均雨量高達2550公釐以上,是豐水量國家;去年迄今無颱風,雨量降水不足,導致全臺水庫乾涸見底,已浮現嚴重國安危機。

鍾瀚樞強調,臺灣面臨百年大旱,如何拯救缺水危機?政府因應對策是臨渴掘井或常備不懈?呼籲臺灣的水資源政策與管理,以及國人用水習慣都亟需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