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典:雨瀑即對流胞或雷雨胞

夏季午後常見的雨瀑現象。(資料照/楊樹華提供)

今天(4日)下午大臺北下起大雷雨,甚至出現「雨瀑」奇觀,氣象局副局長鄭明典過去即曾解釋這種特殊景象

他表示,這在氣象學上是一種午後對流的現象,過去常稱爲對流胞。而透過這種氣候現象,會把高聳空中大片積雲分割成一朵朵的狀態;而當雲層中的水滴大量落到地面成雨,就會形成這種「雨瀑」奇觀,其他地方應該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大家不妨注意看看。

鄭明典又說,通常對流胞的強度十足,但範圍並不會太大,呈現比較零散狀況,可稱之爲離散式對流胞。

此外,氣象學上說的對流胞是發展強烈的積雨雲,在衛星雲圖上看起來就是一團團雲胞,因而稱之爲對流胞。而有了強盛的對流雲層發展,在積雲的下方自然就容易出現雷雨的天氣型態,也稱爲雷雨胞;並夾雜着轟轟巨響雨勢又密又急,不過降雨時間並不會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