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與民族自決 臺灣面臨兩難

北京向來反對分離主義,但又強調不干涉他國內政,而俄國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自治區獨立,甚至與之建交,大陸處境尷尬,好比啞巴吃黃連;當大陸官方對烏東問題避重就輕的說詞,成兩岸鄉民茶餘飯後熱點時,換個角度想,臺灣處境也沒好到哪去。

面對俄羅斯與頓巴斯兩獨立自治區,以美國爲首的歐美國家紛紛在第一時間宣佈制裁,日本也表態跟進,當臺灣最信任的美國、日本都表態制裁時,臺灣要不要也跟進,成了難題。

如果臺灣響應美、日及西方國家的制裁,是不是就形同不贊成烏東兩「國」的民族自決獨立,那不等於打臺灣自己的臉,正好落入「臺灣是中國一部分」論述中,北京正好樂得開心。

倘若臺灣不響應制裁,除了對不起美國老大哥,臺灣又怎麼面對諸多參與制裁的民主陣營的國家,更重要的是,未來又如何說服其他民主國家,相信臺灣參與國際事務有所助益,「TAIWAN CAN HELP」的說詞此時更顯蒼白無力。

平心而論,烏東雖遠在千里,但臺灣一定程度上卻很難置身事外,如何妥善應對恐怕遠不只是呼籲各方和平理性解決爭端,更重要的是既要明白臺灣並非烏克蘭之外,或者也得認知「習近平非普丁」,所以臺灣與烏東情況很難比擬。

不過,眼下傳出我方準備跟進美國製裁腳步,可能祭出包括禁止半導體輸入俄國等作法,只不過,臺灣準備加入「美國隊」的同時,也得想清楚跟俄羅斯撕破臉的後果。

以天然氣爲例,臺灣去年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達10%,如果制裁俄國,導致俄羅斯停供天然氣,那臺灣是否能承受此一能源缺口,尤其民進黨政府希望減輕石油、核能需求,進一步加強天然氣的使用供給。

而從外交上看,過去幾年包括立陶宛在內等波羅的海國家與臺灣關係持續升溫,而捷克等中東歐國家也深化與臺灣交流,一定程度觸及北京的「一中原則」,若此次烏東情勢我方繼續與美方站在一起,未來臺灣要與上述國家等有更進一步外交關係,恐怕不只要過習近平這關,還得過普丁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