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民間國是會議論壇》臺灣面臨的威脅與挑戰——從孫子兵法談兩岸兵者(傅慰孤)

面對當前局勢,首重跳出思維的框架,重新檢討國破家亡的抗中政策,不要拿全國軍民一起陪葬。最廉價的國防,就是讓敵人與我握手。(示意圖/達志影像)

孫武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兵兇戰危。」戰爭是非常嚴肅的問題。孫武又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勝兵先勝:廟算,綜合國力,致勝關鍵;另外亦從戰爭哲學分析啓戰與終戰指導。

首先,就綜合國力而言,對方每年軍事投資是我們的17至22倍,國力不是傾斜,而是不對等。中共有完整的軍工產業,時間拖越久對臺灣越不利,不要只看對方出手不重而輕視。

以現代(波灣)戰爭程序爲例,由太空優勢、資電作戰、制空作戰、地面決戰等層面分析,1991年波灣戰爭美軍在波灣上空架設了58顆衛星,利用太空優勢掌握戰場的透視度。開戰時,使用「F-117隱形戰機」及「巡弋飛彈」摧毀伊軍所有雷達站、指揮系統,創造資電權的優勢。奪得空優並運用空權的優勢攻擊地面戰略目標,創造了決戰時的有利條件。最後,地面決戰在100小時結束,美軍稱此一戰爭爲「軍事事務革命」運用高科技以及不接觸的手段,大幅減低人員傷亡,此爲現代戰爭的典範,亦即「不對稱的戰爭」。

中共的犯臺戰爭程序會宣佈軍事演習區,此舉擬同封鎖作戰。軍演不是看熱鬧,而是看門道。第一輪導彈攻擊,總共發射11枚導彈,而且均命中目標。它清楚告訴我們在導彈的攻擊下,解放軍可以有效摧毀C4I監偵系統及機場、防空飛彈陣地等,進而奪取制空權。請問我們能如何應對?有能力反制?首戰即決戰,第一擊就決定戰爭的勝負。

美軍在波灣戰爭中致勝關鍵是「F-117隱形戰機」及「巡弋飛彈」超地空模式。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都在大氣層內作戰。那麼中共致勝關鍵爲何?美軍兵推18比0,解放軍18勝,美軍0勝。關鍵因素就是號稱航母殺手的東風17導彈,可能造成美國航母難以存活。亦即中共作戰致勝關鍵是用導彈來攻擊航母,它的特點是從大氣層外進入戰場,進入的速度超過10倍音速以上,難以防範,這就是不對稱戰爭。未來的戰爭是屬於高科技的戰爭,科技發展會改變戰爭的形態。而戰爭準備,是打未來的戰爭,不是打過去的戰爭。

以各項軟硬實力形構的國家安全光譜中,兩岸關係是國安之本。兩岸關係好:臺海風平浪靜;兩岸關係不好:臺灣海峽戰雲密佈。執政者採用反中、抗中、去中政策很容易挑起戰火,裴洛西訪臺帶來兩岸嚴重的軍事衝突,我們又從國際上得到什麼樣的援助?一旦進入封鎖及反飛彈防衛作戰中,我們又創造什麼樣的有利條件?有過什麼作爲?

再從啓戰指導來分析,第一個考量因素:非危不戰。國家未到生死存亡之際,執政黨卻採用反中、抗中政策來挑釁,不但不能保臺,反而製造了危機,不合思維原則。第二個考量因素:非利勿動。我們是否要宣佈獨立?獨立是人民的福祉嗎?執政黨想要的不過是因挑釁就能激怒對方,進而騙取選票、奪取政權。最恐怖的是當局勢對執政者不利時,利用國安事件挑起戰端,轉移焦點,減輕壓力。例如:川普總統連任的選情不利時,曾希望發動美中戰爭。所幸爲軍方所阻。這是個非常嚴重而且恐怖的問題。我們應對美軍將領的智慧與道德勇氣致敬。反中、抗中、去中的政策,對於國家安全來講是不合邏輯的思考。但對執政黨而言,卻可以騙取選票、竊取國家大位,滿足權力慾望。

再者當今執政者具備終戰指導思維嗎?C4I的第一擊會摧毀戰場管理系統。第二擊就會殲滅海空軍,如果灘岸決戰失利,馬上就進入城市游擊戰,「國破家亡」。挑起戰爭不能亂喊口號,揚言打到最後一兵一卒,甚至於拿掃把上戰場。

應該思考,何時必須終止戰爭!不能等到國破家亡!這是指揮道德的問題。亦即「將道」。

四大作戰軸線,對防衛作戰非常重要。戰爭的理念是反制作戰?主動防禦?還是被動防禦?不同的理念對應的作戰目的就不同,究竟是要源頭打擊?還是空中攔截?抑或疏散掩蔽?目的不同手段當然不同,要源頭打擊要使用地對地巡弋飛彈與空中戰機;空中攔截亦須區分遠程與近程;疏散掩蔽更需細分僞裝與疏散掩蔽。爲戰之道以攻擊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即便防禦99次成功,1次失敗就徹底輸了。「防禦與攻擊」的投資成本比爲9:1。臺澎防衛作戰指導原則在於「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置重點於主動防禦。因此需要大量投資於防禦攔截系統上。目前臺澎的防禦飛彈密度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但這卻是一個不可能致勝的投資。

首先我們從建軍方向來探討,依臺灣關係法提供臺灣足夠的防禦性武器,而何謂防禦性武器?「就是不能打到中國大陸的武器!」美方所提供之武器,均無法在戰場上致勝!花了這麼多錢採購軍備,根本無法達成防禦作戰之目的。造成我「建軍方向的失調」,從2002年向美方採購F-35隱形戰機均被拒絕。申購配備於F-16V的AGM-158射程達370公里以上的遙攻飛彈,美方至今沒有同意這款飛彈能打擊源頭的武器,因超出防禦性武器的定義。新名詞「不對稱武器」的定義有四:一、攻擊性武器;二、能源頭打擊;三、被攻擊者無法防禦;四、無法反制,符合上述者之一就是航母殺手東風17導彈,請問美方所提供的武器,哪一項屬於不對稱武器?立法委員高金素梅一語道破了美利堅帝國的卑劣邪惡和不擇手段:「臺灣自己出錢打一場美國需要的戰爭。」

臺澎防衛作戰致勝關鍵之一在於美方能否及時馳援?歷史告訴我們,美國曾經三次出賣中華民國:第一次:1946年到1947年,停止對華軍援,造成東北失守。第二次:1949年白皮書。第三次:1979年,毀約、斷交、撤軍。參照最近阿富汗的撤軍,俄烏戰爭不出兵,都是類似情形。裴洛西訪臺後,共軍在本島附近七處實施軍事演習,美方有何表態與支持?我們可以信任只重視自我利益的友邦嗎?尤其最近拜登又拋出毀臺論,將國家命運交在其手中是否太愚蠢?

臺灣若以爲在兩強相爭中可以操弄博弈的動向,從裴洛西訪臺可知,身爲當事者,臺灣既無主導權也無發言權,只是觀望美國態度行事。雖然裴洛西堅定支持臺灣,但這次訪問產生的實際問題,臺海新形勢的改變,嚴峻挑戰與風險,必須由臺灣人民單獨來承受。執政黨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因爲在大國博弈中,小國是棋子亦是棄子,必然是最後的輸家!

總結前論,戰略的錯誤無法以戰術彌補。國安政策不當、用兵思想保守、建軍策略受制他人,這一連串的失政,戰術是無法彌補的。臺海這仗根本不能打。開打就輸,因爲戰場就在本島,以中共現有之戰力,連美國都不敢正面碰撞,我們要如何面對中共?有限的兵力不要輕易梭哈作爲和平談判的籌碼,軍事是政治的延續,當軍事戰略無法支撐國家政策時,就應該調整國家政策。

細究維持現狀的定義:實力加上政治環境就決定了現狀。第一階段:1958年823砲戰:金門付出慘痛的代價,同時在臺海上空有13次的空戰,其中最重要的,是同年9月24日,在溫州灣上空,雙方總兵力高達500架次,我空軍第一次,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美製空對空飛彈,創造9比0戰果奪取制空權,穩定了臺海的局面。從此中共海空軍不出15海里,這是「第一階段」的現狀。第二階段:1996年飛彈危機:中共M族飛彈在臺灣南北兩端實施試射,打破國軍空權的優勢,共機竄出大陸沿海15海里,併到達海峽中線,這是「第二階段」的現狀。第三階段:2022年裴洛西訪臺:解放軍跨過海峽中線,突近24海里,不敢下令將其擊落,兵臨城下,來到家門口,成爲「新的現狀」、「新常態」。未來,其實中共只差一個理由,就可以登島完成武統。所謂抗中保臺,連海峽中線都保不了,如何保臺?

面對當前局勢,首重跳出思維的框架,重新檢討國破家亡的抗中政策,不要拿全國軍民一起陪葬。兩岸關係是重中之重,臺灣該如何?孫子曰:「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謀攻篇)」。最廉價的國防,就是讓敵人與我握手。改善兩岸關係,追求雙贏共利,創造人民最大福祉!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路徑。臺灣應掌握避戰、謀和的最高原則。

(作者爲退役空軍中將、IAE國際學士院軍事戰略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