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餐具回收成本高全進焚化爐 環保署澄清:有很大剩餘的容量處理

民衆用餐後依「清理、分類、堆疊」三步驟,提升紙餐具分類回收後資源利用效益。(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媒體報導紙餐具有一層塑膠淋膜,回收麻煩成本也高,部分回收廠不收,最後直接成了垃圾焚化爐燒掉。環保署今(23日)強調,紙餐具應回收,且回收處理量足夠。

環保署說明,「紙餐具不是紙類,紙餐具、紙類都要回收,而且分開回收。」,紙餐具如碗、盤、杯等是公告應回收容器,爲了防水及油漬與使用便利,生產時會表面塗上一層聚乙烯(polyethylene,PE)或以浸臘處理。因此,後端的處理需先將塑膠膜與紙材分離,再將塑膠粒和紙漿分開利用,處理程序與紙類不同,故需分開收集處理。

▲環保署強調,紙餐具應回收,且回收處理量足夠。(圖/記者許展溢攝)

環保署表示, 紙餐具回收後,送到3家專業紙餐具專業回收廠,該3家處理廠設備設計處理量每年能處理24萬9600公噸,遠大於109年回收的15萬9897公噸。因此,仍有很大剩餘的容量處理回收的紙餐具。紙餐具回收後,經過脫膜散漿一連串處理單元,最後產生塑膠粒及紙漿,作爲其他塑膠與紙製品。109年經過稽覈認證的回收量爲15萬9897公噸,其再利用量高達14萬4200公噸,其他剩餘不能物質再利用的,再做熱值利用。

爲增加紙餐具的回收量,環保署指出,去年與各地方環保局攜手推動「紙餐具循環友善店家計劃」,輔導補助自助餐及便當店業者店內設置廢紙餐具專用回收設施,將回收桶並設垃圾筒廚餘筒、設置語音播放器提醒設備、張貼宣導海報等,引導業者改善用餐環境,便利並教育民衆分類回收,提高資源回收品質以利再利用,最高上限爲新臺幣6500元。輔導後約有8成計2900家自助餐及便當業者完成設施的設置。爲使紙餐具清分疊更爲落實,今年1月4日預告「應設置紙餐具回收設施之販賣業者範圍、設施設置、規格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草案,明定自助餐及便當店業者應設置紙餐具專用回收設施,目標於下半年正式上路。現階段都還在輔導期間,請業者提早因應

▲環保署補助設置紙餐具回收設施及分類語音提醒設備。(圖/記者林悅翻攝)

另外,爲提高紙餐具的回收量,環保署提到,108年8月提高補貼回收個體戶的回收單價資收個體戶送到清潔隊每公斤可拿到18元,遠高於市場回收價格,每月最高補助上限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並關懷照顧個體戶。紙餐具109年度稽覈認證量15萬9897公噸較108年度(8萬645公噸)成長近1倍。回收率由106年44%大幅提升至今已超過85%,資源回收成果顯著提升。